PwC’s 2024 AI Jobs Barometer

2024全球AI職缺動態調查報告

Transforming energy demand
  • 2024-05-24
  • PwC發布《2024全球AI職缺動態調查報告》(PwC’s 2024 AI Jobs Barometer),本報告分析15個經濟體、超過5億份職缺,研究人工智慧(AI)對就業、技能、薪資和生產力的影響。
  • 研究結果顯示,AI使生產力大幅提升,受AI影響較大的產業,員工產值成長近五倍,所需技能轉變的速度,較不受AI影響的職業快25%。另需要高度AI專業技能的職缺成長速度,為所有職缺的3.5倍,且薪資成長幅度可高達25%。
主要發現

AI滲透率較高產業 勞動力產值高出近5倍

  • 《2024全球AI職缺動態調查報告》分析來自15個經濟體、超過5億份職缺,估計占全球GDP 30%以上,研究人工智慧(AI)對就業、技能、薪資和生產力的影響,藉此衡量AI對經濟的滲透與發展。
  • 對於需要高度AI專業技能(AI specialist skills)的職缺,如機器學習或神經網路等,正加速滲透專業服務業、資訊傳播業和金融服務業等領域,早在ChatGPT問世前,相關職缺成長速度已在2016年超越所有職缺,自2012年以來職缺數量成長7倍,而其他職缺至今成長2倍。
  • 尤其在知識工作領域,對AI專業技能的需求不斷增長,其中資訊傳播業職缺較其他產業高5倍,專業服務業高出3倍,金融服務業高出2.8倍,且相關職位薪資成長幅度較平均高出25%。
  • 以美國為例,具備AI專業技能的職位,薪資成長幅度最高為資料庫設計與管理師(53%),接續為律師(49%)、銷售與行銷經理(43%)、財務分析師(33%)、應用程式開發工程師(32%)、系統分析師(30%)與會計師(18%)等職位。雖薪資成長幅度各地有別,依然充分凸顯AI專業技能對企業的價值。
  • AI不只影響專業領域的職缺,部分工作中包含容易被AI取代的業務,屬於受AI影響較大的職業(AI-exposed),如財務分析師、客服、軟體工程師或行政經理等。報告顯示受AI影響較大的產業勞動力成長較快,職缺條件至少25%與以往不同,個人培養新技能已是必要。
  • 本報告分析自2018年至2022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金融業、資訊科技業、專業服務業等AI滲透率較高的產業,其勞動力產值成長率相較於其他產業,可高出4.8倍以上,可見採用AI有助提高生產力。
  • 許多受AI影響較大的產業存在勞動力短缺問題,儘管相關職缺數量仍在增加,成長速度卻較平均低27%。

AI難以取代的技能及AI專業技能職缺大幅增加

  • AI加速數位時代的職能轉型,從2019年至2023年職缺變化來看,容易被AI取代的職位如UI設計(-46%)、Javascript工程師(-37%)、電話行銷(-37%)和電腦繪圖(-30%)等職缺急遽減少。相對來看,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113%)、智能設備(+81%)、自然語言處理(+64%)等AI相關職缺數量大幅增加。
  • 另一方面,無法被AI取代的職缺數量也見成長,2019年以來增加幅度最高者為表演藝術、體育和娛樂(+155%)類職缺,次為個人護理與服務(+82%)、能源公用事業(+58%)與環保(+48%)等相關職缺。
  • AI不應只是取代人力的角色,更應思考如何與人類搭配,創造新的產業和職位,以求高生產力與價值。

智慧職能轉型 關鍵行動指南

  • 企業領導者:
    • 開拓AI創新價值模式,找出人工智慧輔助業務的最適搭配,重塑商業模式,並為員工與利害關係人營造使用AI的信心和信任氛圍。
    • 企業應提供相關的技能培訓,以確保員工能適應AI職能轉型。並考慮技能優先,而非僅看學位或工作經歷的徵才模式,根據PwC與世界經濟論壇研究顯示,技能優先的招募策略,18個經濟體的人才庫合計可再擴充1億人。
  • 政策制定者:
    • 透過補助或獎勵措施,鼓勵企業應用AI提高生產率、為業務加值,或補助數位基礎設施,而非取代人力。
    • 本研究顯示AI職位需求比例最高的國家為新加坡、丹麥和美國,這些國家同樣在IMF的AI準備指數(AI Preparedness Index)名列前茅,該指數以數位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勞動市場政策、創新與經濟整合、監管與道德領域等基準,衡量各經濟體於AI領域的準備情況。
    • 加強培訓與教育體系作為安全網,協助人民為AI時代做好準備。
  • 求職者:
    • 利用AI輔助並增強工作技能,同時培養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能力。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