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識精選:2024年6月

electricity cars
  • 2024-06-27

企業經營

PwC美國企業領袖脈動調查:重塑中找尋契機

PwC Pulse Survey: Finding opportunity in reinvention

  • 76%美國企業高層認為,若不改變商業模式,所處產業的企業將在十年內遭到淘汰。82%企業領袖認為,美國企業若不轉型,將無法在未來十年內生存。34%企業領袖表示,若競爭對手不改變其商業模式,平均將在三年內無以為繼。
  • 這種危機意識在美國企業領袖中尤為強烈,他們也意識到AI與雲端科技將影響企業長遠發展。因此,企業應積極重塑,在具有競爭優勢時即主動轉型,企業將有更廣泛的選擇與資源支撐轉型,而非等待危機來臨才迫使轉型。
  • 76%企業高層相信公司已有適合的團隊,足以支持大規模的業務改革,然而84%受訪者表示,要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行動速度將是挑戰,僅有71%企業領袖認為組織目前能夠跟上變革的速度。但CEO對此普遍更加樂觀,96%認為公司已有適合的團隊,近九成認為組織能夠應付大規模(88%)且快速(86%)的業務變革。
  • 此外,59%企業高層對公司的未來願景有強烈共識,然而只有約41%受訪者表示,企業高層在如何轉型具有共識。企業高層間的信任也存在差距,調查結果顯示,76%CEO認同COO在推動企業策略具有效率,但僅有64%CEO對公司的CFO有相同看法,只有54%CEO對董事會和風險領導者有相同看法。
  • 企業成功重塑的關鍵,為CEO、高階主管及董事會目標一致,需要透過塑造支持變革的企業文化、增強透明度及信任,改善內部溝通加以實踐。此外,重塑業務模式的過程,也應與基層員工持續溝通,以消除任何可能的混亂和誤解。
  • 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已經開始或完成一系列重塑計畫,包含營運模式轉型和業務重塑,前者著重於內部效能改造,後者則強調改變企業價值創造方式,75%受訪企業正在創造接觸客戶的新途徑,74%提升產品智慧化程度,72%建立價值共享網絡和開發數位產品,69%正在開拓或細分市場,66%正在發展一切即服務模式(Anything as a service, XaaS)。
  • 多數企業選擇採取多元重塑行動,其中26%的高階主管表示,已實施或已完成全數六大商業模式重塑,特別是在科技、媒體與電信業,實施革新的比例最高。
  • 51%企業領袖計畫於12至18個月內投資新技術,40%將利用數據分析開發新產品。相較之下,少數企業領袖選擇削減成本(30%)、併購(28%)等傳統方式,29%企業利用稅收減免加速再生能源研發。
  • GenAI可提供數據分析、策略指導等價值的見解,51%企業表示正在投資GenAI,比例高於2023年的46%,73%企業高層表示將使用GenAI進行業務變革。相較於過去傾向以降低成本方式靜觀其變,企業領袖開始重視持續的技術投資,40%企業領袖表示短期內將進行營運模式重組,以便提高員工生產力。
  • 近年企業面臨的商業風險,包含網路攻擊、總體經濟不穩定和監管政策緊縮等,部分企業也認為氣候變遷風險升高。
  • 79%企業領袖視網路攻擊為中、重度風險,SEC之網路安全風險揭露規則,要求企業向投資者揭露網路風險管理、治理及相關事件資訊,雖旨在提高透明度,卻可能無意中暴露企業安全漏洞,使網路犯罪風險提高。
  • 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半數企業領袖認為,若不改變現有商業模式將落後於競爭對手,技術轉型雖具有挑戰性,但透過有效的策略,如建立整合性技術方案、強化領導力培訓、改善內部管理流程等,可提升效率與競爭力。此外,理解並引導員工接受變革亦為轉型成功關鍵因素。

產業>科技

科技解譯:4D列印

Tech Translated: 4D printing

  • 4D列印為3D列印技術加上時間維度,透過將柔性聚合物(flexible polymer)嵌入剛性結構(rigid structures)中,當柔性聚合物受到環境刺激,會隨著時間產生動態變化。4D列印的物件可扭曲變形,受到簡單的外部刺激時(如光、熱、水),甚至可以自行組裝。開發中的4D列印案例,部分以3D列印的機台製作,部分運用超材料(metamaterials)等創新合成材料,意味著4D列印具備強大潛力,可使基礎設施更具有彈性。
  • 在消費領域,4D列印讓產品大規模客製化成為可能。航太領域中,4D列印的機翼可動態改變形狀,提高飛行效率。此外,醫療保健領域也將4D列印用於藥物及義肢之客製化應用。
  • 4D列印的價值不僅在新產品的開發,4D列印的產品可自行組裝,無須供電,可能引發製造業與供應鏈革命。此外,扁平封裝有利於大型物件的運輸,且免除產品中可拆換的零件,也將大幅降低維護成本。
  • 4D列印屬於製造業創新科技,可能影響航空航太和國防、基礎設施、建築工程、運輸物流等產業發展。為掌握技術先驅優勢,企業應就完整商業生態系進行評估並投資於研發。

科技解譯:超材料

Tech Translated: Metamaterials

  • 超材料(Metamaterials)泛指人工合成物質,結合金屬、塑膠、有機物等,形成奈米級3D結構,可操縱或對電磁波等做出反應,多功能與響應能力等特性,特別適用於4D列印應用。
  • 超材料可突破一般物理和化學限制,應用於感測器、光學運算、微影製程(lithography)、無線充電、隔音和隔熱、偽裝、國防和航空設計以及電信等領域,為廣泛領域帶入顛覆性的創新。 
  • 超材料可以新的形式複製原材料特性,如縮小尺寸或提高能源效率,具有極大潛能,許多產業正在開發超材料應用,例如設計以地震波為刺激因子的超材料,可在地震發生時自動覆蓋建築物提供保護。
  • 專家預測至2030年,超材料將發展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而目前最重要的投資,來自美中兩國的國防部門,武器系統偽裝及新型安全通訊相關開發。航空航太和國防、工程和建築、工業製造、醫療保健、電信和消費市場等產業,皆應密切關注超材料的可能應用,適時納入測試,識別超材料可能改善目前產品或供應鏈的部分,透過企業合作尋求開發超材料的機會,以便掌握技術先驅優勢。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