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識精選:2023年11月

電動車 Automotive
  • 2023-11-29

今日關鍵課題

企業轉型

《全球供應鏈:奔赴再平衡》

Global supply chains: The race to rebalance

新冠疫情延燒期間,全球面臨再平衡及供應鏈去風險化等課題,如今企業領袖面臨的新現實,則是通膨、能源危機與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導致的經濟動盪。隨著企業試圖重新建立供應鏈平衡,尋找新的供應商、營運據點及人才,一場全球新賽局已然成形。本調查說明為何PwC認為這段由建立企業韌性到追求成長的轉型實屬必要,以及這段轉型歷程對亞太區企業領袖、貿易夥伴的重要性,並給予成長的具體建議。

  • PwC《第26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顯示,亞太區企業對供應鏈看重的程度高於全球:60%的亞太區受訪者認為,供應鏈為驅動獲利的主動能,高於美國的45%(其中印尼達76%、新加坡為70%、日本為67%,編按:臺灣為67%)。亦有43%的亞太區企業領袖投資於供應鏈轉型,其中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的比例均高於50%。
  • 針對全球逾3,900位受訪者進行的PwC《2023全球風險調查報告》則發現,41%受訪者認定供應鏈中斷多帶來風險、高於認為供應鏈中斷可能帶來機會的28%。
  • 有鑑於供應鏈的重要性,PwC提出企業領袖須考量的三個大哉問:
    一、如何駕馭供應鏈轉型的競爭格局;
    二、如何善用新世代科技;
    三、如何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轉化為企業成長的關鍵價值動能。
  • 關於供應鏈轉型,普華永道2023年研究顯示,人力成本和易取得性(65%)為供應鏈選址之首要考量,其次為運輸成本與貨物交期等物流因素(49%)、貿易問題與關稅稅率(41%)、地理鄰近性(28%)、基礎建設狀況(26%)。若以世銀之勞動數據及2019世界經濟論壇之全球競爭力報告為基礎,可發現技能與基礎建設排名較前的亞太區開發中國家,包括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印尼、泰國、越南等。
  • 就新科技運用而言,PwC之《2023供應鏈數位趨勢調查》指出,供應鏈已採用、且為未來致勝之科技投資項目包括:雲端基礎之數據集成平台、物聯網及聯網裝置、第三方提供的分析工具。
  • 關於供應鏈面臨的ESG挑戰,普華永道2023年的研究結果則顯示,排名第一者為產業間ESG標準各異,且缺乏清楚指引(56%),其次為難以和供應鏈中的各個供應商協同合作(40%)、內部缺乏具備足夠知識的ESG專家(38%)。 
  • 本報告建議,企業可採取六大步驟,重新在變動局勢中找回平衡,追求成長:
  1. 將供應鏈的重要性,提至最高管理階層:供應鏈管理傳統上屬於採購部門的範疇。然在前述轉型格局下,CEO及最高管理階層必須接手,方能充分了解、管理相關風險。
  2. 差異化企業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以爭取潛在新供應商、供應鏈選址及人才。隨著更多國際企業將眼光轉至亞洲等地區,尋覓產能及供貨來源,對合適供應鏈位址、供應商及人才的競逐也將越趨激烈。
  3. 提升視野,不受政府補助誘因所侷限:政府獎勵及補助方案已不再是萬靈丹,審慎的企業要將眼光放遠,不是僅尋求得來不費功夫的成功,而應進行更深入的盡職調查。
  4. 投資科技,包括推動供應鏈生態系的數位化,使其和企業的長期成長、競爭優勢之整體策略一致。業界領頭羊通常投資更多金額於先進的數位供應鏈科技,也因此得到更高的報酬率。
  5. 讓ESG成為成長的價值動能,將其與整體供應鏈策略加以整合—這麼做已不再只是為了法遵考量,而是為了驅動價值、開啟新的營收流,並強化市場定位。
  6. 積極與供應商結盟,透過策略多元化,推動包容性成長,進而促進創新、降低風險。

ESG

《全球生活工資調查報告 》

Global Living Wage Survey

「生活工資」(living wage)的概念近年受各方關注的程度明顯提升:其對建構永續企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同時確保支付所有員工足以維持合理生活水準的薪酬,且範圍除涵蓋自身營運主體,更擴及供應鏈各個繁複的環節。本調查以全球43個國家、區域,共205位PwC客戶為對象,並與工資指數(WageIndicator)基金會合作,探討實行生活工資制度帶來的優點及挑戰。

  • 隨著全球經濟動盪、生活成本危機浮現,近年「生活工資」(living wage)越來越受關注:本調查發現,外界普遍期許此概念成為ESG議題中社會面須關照的必要一環。除了歐盟2020年提出的適當最低薪資(2020 Adequate Minimum Wages Directive of the EU Commission)法案,及即將上路的永續報導指令(CSRD)對企業增加社會議題揭露的要求,尚有來自投資人、ESG機構及如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等外部團體的壓力。
  • 支付生活工資儼然已成為企業的優先事項,及永續策略不可或缺的元素:67%受訪企業將支付生活工資視為企業優先事項之一。且即使目前僅24%能夠達到全球性推動生活工資的目標,有53%的受訪企業期望在未來五年內,讓所有員工都能獲得匹配生活工資的薪酬。
  • 對企業而言,支付生活工資並公開對此承諾,以及對薪酬公平性的考量,是朝提倡、保障員工獲得永續、合理薪資,且支持聯合國SDG目標邁出的關鍵一步:53%受訪企業表示,已將對生活薪資的考量,納入企業ESG策略的社會面向,亦有53%正思考未來可如何監控生活薪資成本、法遵的變動情形。不過將生活工資承諾範圍擴及供應鏈的受訪企業,比例則僅有23%。
  • 此外,生活工資也往往被視為勞動正義的延伸:60%受訪企業會將生活工資的議題,與勞動正義連帶考量。22%則表示,已針對生活工資對勞動力多元化(workforce diversity)的影響進行分析。另有33%表示,企業薪酬委員會已討論生活工資的調整,並將薪資公平性與高階主管薪酬指標連結。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