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識精選:2023年5月

DTC 轉型

金融產業

PwC strategy& Report, 26 April 2023

為支付金融的未來做好準備

  • 2022年金融業支付業者的併購交易案中有47%是為了創新和增加業務量能,此趨勢也應會在2023年持續。雖然全球緊張的局勢影響2022年金融支付業者併購活動,但依舊有許多企業與投資人抓住機會,擁抱將重塑支付金融的科技技術。
  • 本報告為支付金融企業領袖與投資人整理六大策略關注點:
    • 審視2022年收購的科技與策略的契合度,和其創造價值的潛力。透過業務能力整合和篩選併購標的,擴大接觸更多有前景的「制勝科技」(winning technologies),並脫手前景不佳的資產。
    • 持續篩選市場中的併購機會,取得創新科技。PwC最近的研究強調,在經濟低迷時完成的交易往往最成功。
    • 參與全球規模的支付金融商業活動,或在全球支付生態系中找到最佳位置。審慎檢查自身價值主張,確認公司擴展潛力或獨特的產業利基,才能從全球競爭對手和區域龍頭中脫穎而出。
    • 如熱衷於探索新興市場潛力,可利用支付加速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境內支付、跨境匯款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SaaS解決方案只是普惠金融眾多方法中的三個。但也要謹記,跨境支付持續進化可能會削減未來金融科技匯款方案的需求。
    • 透過跨產業角度,集結支付金融技術,創造額外價值。合併和整合現有持股,透過計畫性併購擴大與增加業務能力。
    • 持續監控地緣政治發展及其對支付金融、商業模式和併購策略的影響。模擬並洞察地緣政治將是未來成功的關鍵。

消費性產業

PwC strategy& Blog post, 27 April 2023

零售業客戶數據的投資報酬率:數據是「直達地獄的高速公路」還是「通往天堂的階梯」?

  • 適當規劃數據蒐集及運用的策略,對零售商獲得競爭優勢至關重要;盲目蒐集與使用客戶資料的公司不僅會犧牲成本,更可能因為被競爭沖昏頭,或過度沉溺於執行忠誠計畫(Loyalty Program),而喪失客戶。
  • 本文說明不同客戶數據的定義,分析常見的客戶數據類型和零售趨勢與案例,並提供案例做為參考。最後分享五個行動建議,幫助零售業者打造數據策略基礎,包括:一、為企業找到最佳的營運策略。二、確保企業高層和利害關係人對此買單。三、讓組織上下取得數據的方式能夠協調一致,並將相關科技安排就位。四、善用市場的力量,為數據找到正確的敘事方式。五、在公司上下建立數據驅動的正確心態,並為員工提供需要的技能升級資源。

汽車產業

PwC strategy& report, May 2023

2023年第一季電動車銷售回顧報告

  • 本報告以全球19個銷售市場為對象,分析2023年第一季的電動車銷售狀況。雖然2023年第一季純電動車(BEV)銷量成長了24%,但與去年同期成長相比,仍有顯著差距,主要因中國大陸BEV銷量大幅下滑所致。中國大陸市場在BEV總銷量有壓倒性優勢,占19個市場BEV總銷量的62%。
  • 與2022年第一季相比,2023年第一季中國大陸BEV銷量成長15%。在2022年底政府停止發放補貼前,許多中國大陸消費者已經購買BEV。隨著補貼消失,BEV需求勢必放緩。
  • 在全球主要銷售市場中,以美國BEV銷量增幅最高(64%),延續了過去幾年的快速成長。第一季美國BEV銷量接近25萬輛,是有史以來第二次超過油電混合車銷量。
  • 未來BEV的主要成長預期將來自車隊市場(fleet market),原廠委託製造(OEM)商也需生產更多電動車版的熱門相關車型。

ESG

PwC strategy+business Article, 19 April 2023

管理大自然風險:從理解到實踐

  • 根據PwC分析大自然資本金融聯盟(Natural Capital Finance Alliance, NFCA)的ENCORE數據庫、歐盟EXIOBASE資料庫、S&P(標普)Capital IQ等資料庫數據的結果,全球55%的GDP(約58兆美元)中度或高度依賴大自然。全球19家主要證券交易所中,更有超過一半的上市公司市值(50.6%)正暴露於重大的大自然風險。
  • 為因應自然風險與生態保護,企業領袖將尋找方法來創建大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的商業模式,這些模式不僅可以降低風險,還可以提高財務收益並造福社會。
  • 本文建議企業領袖可以採取三項關鍵行動:
    • 衡量企業的「大自然基準線(nature baseline)」:透過整合性生物多樣性評估工具(Integrated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Tool, IBAT)、大自然資本金融聯盟(NFCA)的ENCORE數據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的Aqueduct水資源風險評估工具、低成本環境DNA(eDNA)採樣等資源工具,衡量企業對大自然的影響與依賴度,設定企業自己的大自然基準線,進而將對大自然的影響與依賴轉化為風險和機會,進行相對應的行動。
    • 使用數據改善決策與透明度:建立可靠的數據來源、系統與控管機制,協助管理大自然風險與影響;除能幫助企業滿足主管機關的資訊揭露要求,亦對企業決策、與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的溝通有所助益。
    • 設定遠大目標,致力於中和大自然風險、衝擊:企業找到大自然風險與機會後,下一步即是設定目標。科學基礎目標網絡(Science Based Targets Network, SBTN)提供詳盡的科學量化成果與指南可作參考,如「減少傷害」、「在營運中不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害」和「對價值鏈上的生物多樣性產生正成長影響」等。

PwC Article, 9 May 2023

縮減大自然投資的缺口

  • 本文參考英國PwC和PwC全球大自然正成長中心(Centre for Nature Positive Business)共同發表的報告。
  • 本文坦言,目前公共融資占大自然資本融資的絕大比例,但僅靠公共融資,將無法實現全球大自然正成長(nature positive)。
  • 每年對大自然相關融資案的私人投資只有260億美元,僅占全球管理私人資產總額(約87兆美元)的一小部分。
  • 本文指出大自然投資案無法吸引私人投資的原因:
    • 許多大自然投資案的規模較小。
    • 大自然投資案的交易、相關手續與管理成本高。
    • 大自然投資案有較多財務、社會和環境風險。
    • 投資人缺乏對大自然投資與商業模式的了解。
    • 缺乏目標生態系的詳細數據。
    • 缺乏大自然相關的指標和揭露報告。
  • 本文也提供吸引更多私人投資的方法:
    • 結合多個較小的大自然投資案,增加投資機會與收益,並降低相關手續與管理成本。
    • 使用「混合型金融(blended finance)」,結合公共融資與私人投資,分散投資案風險。
    • 提升專案執行人員的技能,並清楚向投資人展示專案團隊量能。
    • 提高數據可用性和品質。

PwC Article, 25 April 2023

當局勢變得艱難,亞太地區的CEO能否順利推行ESG計畫?

  • 本文解析PwC第26屆亞太地區企業領袖調查報告(26th Annual Global CEO Survey - Asia Pacific)和2022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Global Investor Survey 2022),強調亞太地區投資者和企業領袖在氣候風險方面的觀念差異,並給予企業建議,創造雙方共識。
  • 超過半數的亞太地區企業領袖認為,現有企業的商業模式將無法再存續十年。同時,投資者也提出了更多永續指標和財務業績的要求。投資者調查報告發現,87%的投資者認為企業永續報告中,關於永續績效的聲明是未經證實的。當投資者無法信任企業時,透明度和問責制度更為重要。CEO需要將永續發展置於業務策略的核心,並清楚透明地對外溝通,表明企業已經實現或未能實現的目標。
  • 本文提供亞太地區企業領袖可以採取的四大行動,協助將氣候策略與投資者議題連結:
    • 將ESG與企業宗旨視為營運核心。
    • 將氣候風險與機會以財務影響表示,運用財務數字,解釋氣候相關行動可帶來的效益。
    • 貫徹財務紀律,準確紀錄管理氣候相關行動的財務資料,以便未來揭露財務面的影響與成果。
    • 加強永續報告書揭露訊息的相關性及訊息品質。

PwC Article, 10 May 2023

氫能源轉型:計算成本與效益

  • 本文探討氫能源的挑戰和機會,同時就企業是否投資氫能源提供建議。
  • 氫能源市場不斷成長,再生能源生產的綠氫備受關注,但再生能源的成本和供應量是綠氫發展的最大隱憂與挑戰。
  • 考量氫能源轉型的企業需考慮綠氫、藍氫和灰氫的個別商業吸引力。德國PwC為協助企業在投資氫能源前仔細分析,推出氫能計算機(Hydrogen Calculator)服務,量化企業投資氫能源的成本和收益,輔助企業領袖決策,決定是否投入氫能源市場。

科技效應

PwC Article, 20 April 2023

ERP數據現代化是數位轉型的關鍵

  • 數據是數位轉型的核心,但整合不同的數據來源和ERP(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是項挑戰。
  • 本文發現,將ERP資料庫現代化並將相關數據轉移至單一雲原生平台(cloud-native platform)的企業,在數位轉型上較有優勢。這麼做的優點包括:高速和靈活性、深度洞察力和決策輔助、高度個人化的客戶體驗等。
  • ERP資料庫現代化過程中,企業須問四個關鍵問題,方能邁向成功:
  • 整體決策與過程是由IT部門主導,還是商業部門主導:IT部門在ERP資料庫現代化計畫中固然重要,但應該交由了解數據接點的企業主管,來界定整體計畫的規模與轉型方向。
  • 資料庫現代化如何幫助達成企業目標:ERP資料庫現代化的方向必須與企業目標和使命一致,企業須思考資料庫現代化如何帶給公司助力、機會和創新。
  • 是否成功加速實現價值(accelerating time to value):使用雲平台的企業,目標皆在加速實現價值、減少技術負債(technical debt)、擴大規模加速數據民主化,以及建立具敏捷、韌性、可拓展性和彈性的架構。
  • 是否成功簡化商業流程與架構:ERP數據現代化應簡化作業流程,帶來更高效的工作表現。

PwC Article, 3 May 2023

是時候該認真討論「減少密碼驗證」一事

  • 密碼驗證行之有年,也是很多企業與服務主要的驗證方式,但密碼驗證也有許多已知的問題與漏洞。本文並非倡導完全捨棄密碼驗證,而是建議減少密碼使用,轉向其他驗證方法,以優化使用者體驗、增加效率、降低成本與加強安全防護。
  • 從「用戶名稱和密碼身份驗證」轉型為「生物識別」、「單一登入(single sign-on)」等其他驗證方法的過程相當複雜。要轉型至無密碼身份驗證,企業應在行動前做出關鍵決定與計畫。
  • 本文提供過去PwC客戶在轉型前深思的五個關鍵問題。這些問題讓企業面對現況,進而確立優先順序,奠定減少密碼使用的基礎:
    • 成功減少密碼使用將帶來何種效益?效益KPI如何計算?
    • 是否了解所有威脅媒介(threat vector)?哪些威脅媒介須優先處理?
    • 軟硬體設備是否做好驗證轉型相關準備?
    • 新的驗證方式是否能偵測到威脅,並即時進行通知?
    • 如何讓使用者(員工、客戶等)信任這套新驗證方式?

PwC Article, 24 April 2023

什麼是負責任的AI(Responsible AI)?

  • 企業若能理解負責任的AI的意義與規範,並應用於管理風險與建立信任,生成式AI將能更無痛的協助企業轉型。
  • 本文點出生成式AI的風險,包括網路、隱私、法律、績效、偏見和智慧財產權等面向,並指出為了實現負責任的AI,所有高階主管都需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在企業內隨時注意內外部的變化與威脅,才能順利發展並利用AI工具。

PwC Article, 5 May 2023

AI與生成式AI:為企業領袖解答2023年的四大熱門問題

  • AI和生成式AI將徹底改變商業模式和工作方式。PwC本文整理企業領袖對AI和生成式AI最常提出的四個問題,解答什麼是生成式AI、其主要商業應用領域、技術原理,以及如何同時建立信任並加速AI使用。

PwC Article, 16 May 2023

內容創作在生成式AI時代的未來

  • 本文認為,未來的內容創作很可能會轉變為人類與AI間的協作。
  • 在生成式AI時代,內容創作將會有四種型態:純人工創作、純AI生成、人工生成+AI強化與協助(human-generated, AI augmented content)、AI生成+人工驗證(AI-generated, human-validated content)。未來人類和AI將共同創作出更有創意、信息量更豐富、更吸引人的內容。
  • 使用者必須謹記,要以合乎道德和負責任的方式使用生成式AI,也必須尊重個人隱私和權利。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