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
PwC report, 31 May 2022
全球市值百大企業排名分析報告:2022年三月
- 本報告探討資本市場對支撐企業長線成長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即便全球經濟現正經歷動盪,全球市值百大企業的總市值截至2022年三月為止,仍較前一年增加了11%,寫下破紀錄的35.2兆美元。
- 其中,科技類仍為資本市場的領頭羊產業:全球市值百大企業中共有20家科技業者,但卻貢獻了整體市值的34%、總市值達12兆美元。此外,生技醫療產業勢力也逐漸崛起:在2018至2022年間,其市值上升了84%(相當增加了1.9兆美元),相關企業數也達到16家。
- 美國市場則持續在全球市值百大企業中推進其影響力:截至2022年三月為止,美國企業佔據全球市值百大榜單中的63家,並貢獻總市值達70%,十年前美國企業的市值佔比僅48%。其他地區的資本市場走向則各異,如中國企業出現可能從美國資本市場脫鉤的傾向。
消費性市場
PwC blog post, 8 June 2022
從消費者數據中掏金
- 消費品企業近年在數位能力及數據投入鉅額資金,但如今他們卻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決定該如何從前述海量資訊中獲取利益,同時建立一套零售、消費者互動模型,能夠與時俱進、越來越數位化。
- 根據PwC近期著作Beyond Digital,無論身處任何產業,企業致勝需要的將不僅是數位化,更得運用蒐集到的數據,另闢競爭的新戰場。然而本篇部落格文章指出,這麼做所帶來的挑戰可能差異甚大,且即使在同一產業內亦是如此。
- 本文說明,零售商及消費品企業在「超越數位化」的過程中,將面臨不同的挑戰。零售商因受益於其龐大的數據池及豐富的消費者洞察,可望在此戰局中搶得先機;另方面,消費品企業對消費者行為、喜好、交易過程則較缺乏了解。
- 不過無論狀況為何,我們要問的關鍵問題都是:你的企業該從何處著手,才能將數據轉化為價值?以及企業是否具備正確的核心能力,創造出能驅動新型商業模式的實際應用?倘若答案是否定的,現在正是改善企業在數據和人才的表現,搶在競爭者前頭「超越數位化」的時候。
能源、公用事業及資源
PwC report, 14 June 2022
2022年礦業報告:轉型的關鍵
- 本篇PwC報告針對全球前40大礦業公司進行分析,並提供產業趨勢洞察。本報告發現,全球礦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劇變—市場對「關鍵礦物」的需求持續上升,營運環境變得更為艱鉅,且有新玩家崛起、加入戰局。
- 因此,關鍵的問題在於,全球現有的礦業大廠能否迅速轉型,方能在未來持續茁壯,贏得信任?成功的關鍵,則端看全球前40大礦業公司,能否在潔淨能源的產業轉型中扮演主導角色,並持續為利害關係人創造龐大價值。
- 本報告為礦業公司提出四大重要發現:1)針對潔淨能源轉型所需的關鍵礦物搶先布局。2)善用目前的財務優勢因應挑戰。3)透過會影響礦業本質性改變的脈絡,重新審視併購策略。4)加大對ESG的投資力道。
金融服務
PwC report, 7 June 2022
PwC 2022年全球加密貨幣避險基金報告
- 本報告提供全球加密貨幣避險基金市場的概述,並針對這個充滿活力的產業之演變提供洞察。此外,本報告也試圖找出與產業參與者、投資人、服務供應商相關的關鍵趨勢,並同步檢視專業加密貨幣避險基金和傳統避險基金的現況。
- 2020年起,新的專業加密貨幣避險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推動全球專業加密貨幣避險基金的數量持續成長,目前已達約300家的水準。整體資產管理規模(AuM)並於2021年來到41億美元,年增8%。不過,2021年基金平均的資產管理規模則近乎翻倍,從2020年的2,300萬美元成長至5,900萬美元,資產管理規模的中位數同期更翻了三倍,從800萬美元增加至2,400萬美元。
- 超過三分之一(38%)的傳統避險基金目前均有投資數位資產,比例較一年前的21%高出許多,不過試水溫的意味濃厚—57%的傳統避險基金,其數位資產的資產管理規模僅有不到1%。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有20%的傳統避險基金,其數位資產佔整體資產管理規模的比例介於5%至50%之間。且有投資數位資產的傳統避險基金中,67%都計畫在2022年於此類別投入更多資金。
- Terra穩定幣近期的崩盤,鮮明呈現數位資產可能的風險。加密貨幣市場雖將持續震盪、波動,但已逐漸走向成熟,且未來不僅將有更多專攻加密貨幣的避險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更大的基金出現,也可望有更多傳統避險基金投入幣圈。
生醫產業
PwC article, 15 June 2022
縮短醫療發展不均的鴻溝
- 醫療發展不均的情形因新冠疫情爆發而更加惡化。最弱勢的族群,往往得承受最糟糕的醫療、經濟、社會後果。不過,疫情所激發的回應和正確心態,的確具有加速社會醫療進展、獲致更佳醫療成效的潛力。
- 從疫情習得的經驗,讓我們汲取出以下四大關鍵洞察:
- 從研究數據開始,釐清聚焦重點。疫情迫使各國採用截然不同的新方法,對醫療數據進行追蹤、溯源,協助找出最脆弱的族群。疫情過後,衛生保健領域的參與者將能運用這些數據,將涵蓋範圍更加擴大,持續改善醫療平等的問題。
- 讓社區共同參與,量身訂做合適的策略。政府及醫療組織可發掘出合適的機會,和其試圖觸及的病人群體緊密連結的實體組織合作,如社區組織、倡議團體、宗教組織等。
- 善用數位醫療的力量。疫情激發了產業朝虛擬醫療的急速轉型;即使面對面診療的做法大致仍將延續,民眾對電子診療服務的需求則可望大爆發。這樣的趨勢具備龐大的潛力,可望透過把醫療服務帶往你家的方式,縮短醫療資源不均的現況,診療範圍甚至也包含精神、心理治療。
- 透過結盟擴大影響力。疫情進一步突顯以下事實:沒有任何單一組織能自行解決醫療不均的問題,這也促使人們展開前所未有的合作。疫情告訴我們,在思考現有醫療參與者能找哪些夥伴來結盟時,應帶入更多創意。
- 隨著世界努力從新冠疫情的傷害中捲土重來,將上述醫療平等的課題加以應用,將對建構更具彈性、更公正的全球醫療系統有所助益。這麼做不僅能獲致更佳的醫療成效,也可望為弱勢群體創造更理想的社會與經濟成果。
工業製造
PwC Germany report, 16 June 2022
2022數位工廠轉型調查報告
- 工業製造公司現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延燒全球的新冠疫情打亂現有的供應鏈,烏克蘭衝突更讓供應鏈的壓力雪上加霜,導致關鍵原物料的短缺。這也意謂完成品的數量更稀少,且投入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 上述挑戰促使製造業者重新思考現有的營運模式。PwC發布的2022數位工廠轉型報告,即蒐集全球超過700家製造業者的回饋,並發現這些製造業者每年用於數位轉型解決方案的投資金額,共達1.1兆美元。
- 不過本調查也發現,轉型進度依舊遲緩,有三分之二的製造業者仍處於數位轉型的初期階段。本調查也進一步檢視所謂的「數位冠軍」做了哪些獨特之舉,並歸納出成功的四大關鍵要素:正確的策略、切中要害的科技、建立數位「支柱」,以及理想的組織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