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後的手機報稅2.0版本,能讓納稅人使用手機增、刪扶養親屬免稅額,或修改所得及扣除額資料,並新增行動支付、電子支付帳戶的繳稅方式,讓民眾在用手機報完稅後,即可直接繳稅。唯須特別注意,納稅人若欲採現金繳稅或需申請延期、分期繳稅,則無法適用手機報稅。
一年一度的報稅季正式開跑,即使由於COVID-19疫情的關係,民眾早已熟習網路、手機等遠距報稅方式,避開群聚風險,但持續上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仍讓繳稅的企業、個人承受不少壓力。主計處4月初所公布的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來到3.27%,寫下9年半來新高,包括食物、衣著、居住、交通等7大類項目全面上漲。除了運用科技手段、便捷報稅,面臨通膨升溫,納稅人更關心的恐怕是2022年的報稅新制有哪些重點?有哪些紓困措施?又能如何聰明報稅,達到節稅效果。本期《資誠通訊》封面企劃即特別梳理今年個人、企業報稅的主要變動,並針對扣除額等常見問題提供建議,協助讀者掌握報稅重點的同時,也能稍稍減輕荷包負擔。
臺灣COVID-19本土疫情自4月以來持續擴大,每日確診人數迅速破萬,財政部也緊急宣布,將110年度所得稅(含個人及營利事業)的結算申報與繳納期間,全面展延為5月1日至6月30日。不過,退稅時程仍維持不變:只要於6月30日前透過網路完成申報,即可在7月29日入帳。
對此,資誠進一步提醒三個重點報稅時程,包括:
一、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查詢作業期間亦展延為111年4月28日至6月30日。
二、綜合所得稅透過網路申報應檢送的相關單據資料,應於111年7月11日前送(寄)交國稅局。
三、營利事業採用網路結算申報應檢送的相關附件及會計師查核報告書,則應於111年8月1日前寄交國稅局。
除透過展延繳稅期限以分散報稅人潮,財政部也針對去年首度推出的手機報稅功能加以改善。升級後的手機報稅2.0版本,能讓納稅人使用手機增、刪扶養親屬免稅額,或修改所得及扣除額資料,並新增行動支付、電子支付帳戶的繳稅方式,讓民眾在用手機報完稅後,即可直接繳稅。唯須特別注意,納稅人若欲採現金繳稅或需申請延期、分期繳稅,則無法適用手機報稅。
除了納稅時程、方式的更動,關於2022年綜所稅新制,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提醒民眾留意以下三大重點:
一、基本生活費調高至19.2萬。
財政部於日前公告,自110年度起每人基本生活費調高一萬元、來到19.2萬元,今年申報綜所稅時即可適用。這個調幅也是歷年來的最大調幅,或可稍稍平衡近期物價上漲的壓力。若基本生活費總額高於免稅額、各項扣除額的加總,兩者間的差額則可以減稅。
二、交易未上市櫃公司股票,須納入課稅。
自今年起,若個人出售未上市、未上櫃所發行或私募之股票,都將開始計入個人基本所得課稅。不過,若股票的發行或私募公司,屬於主管機關核定之國內高風險新創事業,且交易時該公司成立未滿5年,則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課稅。
三、2021上半年之預售屋交易,須併入所得稅。
隨房地合一稅2.0自2021年7月1日上路後,預售屋交易即視同不動產交易,而非財產交易,因此須納入課稅範圍。洪連盛提醒,2022年報稅可能因時間差異,而採不同的申報方式:如在2021年6月30日前出售預售屋,則該筆交易將併入2022年的綜所稅申報;不過若出售時間點為6月30日後,則將依房地合一2.0稅率計算。也就是說若該筆房產若持有未滿兩年即進行交易,稅率將高至45%。
洪連盛也建議,民眾可善用扣除額以達節稅效果。在一般扣除額下,可選擇標準扣除或列舉扣除的方式來進行;若列舉扣除總額不超過12萬,建議採用標準扣除額即可。可列舉扣除額的項目,則包括醫療費用、捐贈費、購屋借款利息、房租支出、人身保險費用等。
此外,依政府紓困條例規定,政府發放的津貼及補償金,如醫護人員防疫津貼、醫療機構獎勵金,以及五倍券、農遊券等各類刺激消費券皆免計所得,因此亦無需課稅。
另一方面,關於營所稅申報,政府今年也因應疫情施行幾項主要紓困措施,企業可善加利用,包括給付員工防疫假薪資可按200%比例抵稅,醫事人員與受疫情影響的執行業務者可加成減稅,以及受疫情衝擊的擴大書審企業可減稅兩成。
首先,在防疫假薪資加倍減除優惠方面,若雇主去年於員工防疫隔離假、防疫照顧假、疫苗接種假期間仍舊給付薪資,則只要今年報稅時可提出員工請假證明、薪資計算明細等文件,國稅局將依證明核准200%金額抵稅,提供企業更多支付防疫假薪資的誘因。
第二,醫事人員今年報稅不需提供任何文件證明,費用標準比率即可直接依117.5%加成計算,等於減稅額度直接提高17.5%。不過須留意,藥師健保收入費用率僅有微幅調整,從94%提高至97%。至於受疫情衝擊的執行業務者,則須檢附2021年度收入較2020、2019任一年減少3成以上的證明,費用標準比率方能依112.5%加成計算。
第三,為在疫情下提供中小企業更多支持,財政部亦提供擴大書審申報企業優惠。只要證明2021年度營收淨額下滑3成以上,即可享有減稅兩成的優惠。且年收入低於3千萬者,今年5月報稅即可適用。
值此疫情非常時期,企業除在本業上面臨加速營運轉型的挑戰,也須掌握持續變動的稅制。建議企業多加善用相關稅務紓困措施,方能聰明報稅,並保留更多資金作為未來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