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情
普華永道發布《2023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中國報告
- 普華永道9月底發布《2023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中國報告,調查中國大陸共1,276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分析中國大陸消費市場趨勢與特色。
- 經濟情勢的不確定性,導致51%的受訪者減少非必需品支出。不過旅遊業復甦態勢明顯:有62%中國大陸消費者表示,未來六個月將增加旅遊支出。
- 基於性價比、使用習慣等考量,有25%中國大陸消費者表示更傾向(或非常傾向)購買本土品牌,另有46%持中立態度,顯示本土品牌仍有機會與國際品牌競爭。
- 中國大陸消費者對元宇宙與相關新科技展現積極參與、了解的態度,僅8%表示從未聽說或不熟悉虛擬實境技術。
【小巨人.大未來】廣東「小巨人」企業1525家,成新型工業化「智造擔當」
- 總數1.2萬家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中國大陸民營經濟蓬勃成長的主力。截至今年目前為止,廣東共累積1,525家「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之冠,並以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四大城市數量最多,其中深圳就佔了49%。
- 若以產業別區分,廣東省的「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於新一代電子訊息(40.2%)、高端裝備製造(17.13%)、先進材料(13.94%)與物聯網(7.23%),成為支撐廣東工業化轉型的新一波動能。
- 然而,廣東省「小巨人」企業上市家數為240家,占比僅15.7%,比例低於江蘇及浙江,顯示其企業治理能力和成長空間仍有待提升。而在國際佈局方面,49%的廣東「小巨人」企業正發展全球化業務,不過仍須解決資訊安全、數據跨境、技術保護、財稅合規等課題。
策略產業/重點議題
大浪淘沙,汽車產業併購蓄勢待發
- 《2023上半年中國汽車產業併購活動回顧及趨勢展望》報告指出,中國大陸今年上半年併購交易件數為343件,併購交易金額為1,275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同期下滑47%;其中以整車製造併購成長較明顯,汽車零組件及售後市場降幅則較劇烈。
- 中國大陸汽車產業併購交易仍以境內交易為主,占整體交易數量92%。若以交易熱點區域而言,則以北京、上海、廣州、江浙最為活躍,貢獻國內交易金額的48%。
- 即使第一季政府終止新能源汽車補助及市場價格波動,衝擊中國汽車產業市況,但受益於中央及地方紛紛推出刺激消費政策,電動化、智能化、聯網化三大重點趨勢,可望推動後續汽車產業需求復甦。
2023上半年上市銀行利潤增速放緩,總資產保持增長
- 普華永道針對58家已公布2023上半年業績的A股及H股上市銀行,其整體資產與營收狀況進行分析,相當中國大陸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2.96%及淨利潤的90.42%。
- 本報告發現,受國際政經不確定性延燒,持續讓利實體經濟及市場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上述58家上市銀行2023上半年收入僅年增0.5%,淨利差、淨息差也持續收斂。在上市銀行利息、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縮減的情況下,其他非利息淨收入成為支撐營收的主要來源。
- 不過,中國大陸上市銀行同期整體資產維持穩健成長,較2022年底增加8.19%。整體而言,2023上半年中國大陸上市銀行呈現利潤增速放緩,總資產穩定增長,但銀行業績分化明顯的態勢。
資本市場
香港上市公司ESG揭露日趨完善,助力氣候變化應對與實現永續發展價值
- 普華永道於10月發布《2023年香港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調研》,針對已發布2022會計年度ESG報告的香港上市公司,抽樣300家企業的報告加以分析。
- 調查的樣本企業中多數ESG議題揭露都趨於成熟,其中更以社會範疇議題揭露成熟度最高,達90%。
- 在氣候議題與溫室氣體相關資訊揭露方面,多數抽樣企業已針對香港聯交所現行ESG指引涉及的溫室氣體範疇一、範疇二排放量等指標進行揭露,不過對範疇三的排放數據、過渡至低碳經濟的轉型計畫等新增指標,揭露狀況仍有改善空間。
中國科技、媒體及通訊產業(TMT)IPO回顧與前瞻:2023年上半年
- 2023第二季起在科創板及創業板的帶動下,中國大陸科技、媒體及電信(TMT)企業資本市場表現逐漸回溫。不過整體而言,2023上半年中國TMT企業的IPO數量為66件,仍較2022下半年的124件減少許多,融資金額也自1,335億元下滑至829億元人民幣。
- 國內資本市場依然是2023上半年中國大陸TMT企業主要上市的市場:分別有39%、20%選擇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於北京證交所掛牌的比例為14%。另有24%的企業選擇於香港及海外上市。
- 總計科創板2023上半年共有26件TMT產業IPO,總募資金額約606億元人民幣,佔總募資金額74%。
【A股加油站】北交所落實改革創新,迎來快速發展新機遇
- 北京證交所於10月初發布修訂後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指引第7號—轉板》,作為中國證監會《關於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之配套。
- 本次政策改革主要重點包括對投資者適當性、上市條件執行標準、轉板、發行底價、融資融券等細則進行優化,如可與開通科創板交易權限的合格投資者互認、互通,以及優化「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優化發行底價確定方式、強化市場化定價導向等。
稅務及其他法規
中國海關與國際貿易分享—解讀海關主動披露新規
- 中國海關近年逐步明確化對企業主動揭露的要求,新規2023年第127號公告《關於處理主動披露違規行為有關事項的公告》已於10月11日生效;相較於54號公告的舊版規定,新規對於主動揭露不予行政處罰的適用範圍和時限加以放寬。
- 127號公告針對主動披露適用事項,擴大為涉稅違規行為、影響國家出口退稅管理行為、加工貿易企業實際單耗低於申報單耗行為、影響海關統計準確性的行為、影響海關監管秩序的行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第18條規定處理的行為、違反海關檢驗檢疫業務規定的行為等七大類違規行為。在涉稅事項主動披露申請時間方面,則由一年內延長至兩年內。
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增值稅等優惠政策「三箭齊發」
- 近期中國大陸持續強化科技戰略,針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推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
- 集成電路企業、工業母機企業及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優惠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集成電路企業、工業母機企業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5%抵減應納增值稅稅額,先進製造業則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5%抵減應納增值稅稅額。
- 延續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稅收優惠政策:自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對象,在完成認定之日次月起,可按規定申報享受免稅政策。
- 延續採購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政策:至2027年12月31日為止,持續施行此項政策,對採購國產設備的內資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全額退還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