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中國大陸疫情持續,中國國務院於五月底發布涵蓋財政、貨幣金融、投資消費、糧食能源安全、供應鏈、基本民生政策等六大面向,共33項具體政策措施,各地也紛紛跟進,發布更進一步的振興行動方案。受疫情衝擊嚴重的上海即在五月29日發布《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包含八大面向、50條政策措施。普華永道本期《中國稅務/商務新知》即聚焦此方案,以國家和地方經濟振興方案為背景,解讀後疫情時代的企業戰略布局考量,協助企業在復工後找出新的成長動能。
新機遇 ‧ 大未來 – 普華永道和香港投資推廣署聯合發布《啟航香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 – 投資指南》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持續蓬勃發展,截至2021年底,其總人口已超越8,600萬,GDP達1.9兆美元,可見其經濟影響力及重要性。為此,普華永道與香港投資推廣署聯合發布《啟航香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指南》,介紹香港地區五大產業優勢及大灣區商機,為規劃經香港於大灣區設立公司的外國企業提供指引。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Q1 2022 (English only)
中國大陸2022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站上4.8%,雖略優於外界預期,但受三月中起主要城市實施嚴格封城措施、衝擊經濟活動的影響,後續能否延續這波經濟上行的榮景,則還待觀察。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便預估,中國大陸第二季的GDP成長率可能下滑至2.0-3.0%左右。尤其上海的封城,恐對中國經濟成長造成嚴重的衝擊。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教授宋錚近期發表的研究,上海封城一個月將導致當地GDP縮水60%、全國GDP減少2.7%。
中國人民銀行於今年三月公告,批准中國中信金融控股及北京金融控股集團的設立許可,也意謂首批金融公司牌照正式上路。在此時空背景下,普華永道發布《金控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研究白皮書》,提出產業洞察和觀點,並分享豐富的案例和經驗,做為金控公司優化風險管理體系的參考。
【金融視點】全面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提升綠色金融質效 –《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點解析
中國大陸於六月初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明確要求銀行及保險機構,須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要求納入管理流程及風險管理體系。普華永道本文即整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的五大政策要點,包括:一、保險機構首度正式納入監管範圍;二、建立最高級別組織保障;三、首次導入全面的ESG風險概念;四、首次明確提出實現營運和投、融資碳中和;五、強調運用數位化技術推進綠色金融。針對新的ESG政策要求,普華永道進一步針對銀行與保險機構如何因應,提出建議。
2022年第一季,中國經濟受新冠疫情再起和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增加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隨之上升,但銀行業大致保持穩健。普華永道針對42家A股/H股上市銀行第一季業績的分析顯示,銀行總淨利潤年增8.22%、來到5,667.67億元人民幣,仍以利息收入貢獻為主。
截至2022年三月31日止,在中國大陸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上市家數共有151家,其中半導體企業佔了44家,居科創板總掛牌企業家數的11%,半導體產業在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普華永道本文即針對半導體企業申請A股上市過程中須關注的要點,加以說明。
在回歸中國大陸滿25年的此刻,香港的資本市場依舊活絡,截至2021年底為止,香港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幅超過三倍,整體上市企業總市值更達42兆港元。不過受疫情和地緣政治紛擾影響,香港上半年的IPO熱度放緩。普華永道預期,2022年上半年香港主板的上市家數恐較2021年上半減少53%,總融資額則估年減92%、降至171億港元上下。但下半年在多項經濟振興政策支持下,香港IPO市場可望重拾動能,預計2022全年總融資額可達1,800-2,000億港元之譜。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發布,進一步助推產業多元化發展
中國國務院於2021年九月頒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建設方案》,並於日前頒布財稅19號文,將前述方案中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具體化。普華永道特別針對19號文中提到的三項重要優惠政策進行整理,並分享其觀察,包括: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稅、資本性支出一次扣除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