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PwC在2025年初對生醫市場的併購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隨著宏觀經濟逆風、監管改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交織,生醫產業日益複雜,尤其是在美國具有核心事業的全球製藥公司正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生醫產業市場的韌性和適應能力將在2025年下半年受到考驗,三大可能導致利潤下降的面向是市場主要關注的變化:
全球醫療服務(Health service)併購市場飽受複雜的宏觀經濟和政治環境挑戰,截至今年2025年5月15日,相比2024年下降了7%,已揭露的交易價值相比2024年下降8%,但仍高於2023年2%。然而產業次領域成為市場的焦點,如CRO公司、門診手術中心、行為健康管理的等領域相對仍保持活躍。2025年第一季度,行為健康的交易量相比增長超過35%,自閉症相關交易達到自2020年以來的季度最高記錄。生技製藥產業相對穩定,但也顯示市場保持謹慎,主要以規模在10億至50億美元之間的特定策略併購為主。在市場波動、監管不確定性和經濟逆風的影響下,併購交易將密切關注國際重點最新政策: 惠國藥品政策(MFN)的實施細節及其與《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的相互影響。
最惠國藥品政策(MFN)為一種政策手段,美國政府將根據其他醫療先進國家支付的相同藥品的最低價格來設定藥品價格。隨著政策推行,各界擔憂可能造成新藥開發減緩,市場對利潤較小的地區可能投資意願減低,預期將對全球藥品定價策略產生深遠影響。PwC建議重塑全球定價策略,台灣企業尤其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策略的業者,可能需要加強與全球夥伴的合作,以建立具競爭力的國際定價模式,同時確保本地製造和供應鏈的穩定性。能夠在跨國併購交易中有效平衡創新、更為嚴格的盡職調查、以及前瞻性的策略布局,將會是生技製藥企業把握未來市場再度復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