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正積極應對可能影響跨境供應鏈和營收的潛在風險,亦須應對部分國家可能制定的藥品製造業回流政策,促使企業透過併購來達成在地化生產,或透過創新性夥伴關係與授權交易以銷往中國等國際市場。
伴隨全球利率下降,部分市場的股市指數創新高,生技醫療領域公司可能會重新評估IPO選項,並尋求額外資金來支持併購活動,同時確保獲得創新研發管道的機會。
越來越多透過合資、授權或策略合作等方式出現的替代交易結構,以及更具創意的方式來確保獲得產品線資產。
企業將持續策略性評估並識別需剝離的非核心或稀釋利潤率的資產,以回應激進股東群的強烈壓力。
企業分割所取得的資金減輕了2022年至2024年間理論併購量能下降的問題(2024年仍較2022年下降約21%),2024年較前一年略有改善。
在勞動成本上升及人力短缺的挑戰下,醫療服務提供者將積極降低營運成本,同時轉向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導向醫療模式。透過收購或者與數據分析及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將有助於醫療機構提供更全面的數位醫療解決方案。
由於企業需要透過達成交易來保持競爭優勢,因此能靈活收購、資產剝離並具備整合能力的公司將在生技醫療領域脫穎而出。隨著近年來影響生技醫療產業併購活動的總體經濟與監管環境開始改善,市場參與者應在創新資產進入市場時迅速採取行動。市場環境仍存在變數,併購決策者應密切關注全球利率以及美國新政府的政策調整。若能成功駕馭這些不確定因素,將能在2025年透過併購實踐業務轉型並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