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發布《2025全球加密貨幣法規報告》(Global Crypto Regulation Report 2025),探討快速變化的數位資產監管環境,並分析逾50個司法管轄區的政策變化與新興趨勢。本報告亦剖析美國對加密貨幣監管態度的轉變、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MiCAR)的實施,以及全球各地逐漸成形的監管框架。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表示,從近期產業趨勢及市場反應觀察,美國仍是主導數位資產未來發展的關鍵性角色。加密貨幣無國界特性所衍生的風險,促使各國政府更加積極制定相關監管措施,以保護投資人、維持市場穩定,同時鼓勵金融創新。我國金管會自2023年起亦陸續公告開放專業投資人複委託投資虛擬資產ETF、推出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試辦,並於2025年3月底參酌外國法規,預告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無疑為監管上的一大躍進,更與國際趨勢相呼應。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會計師吳尚燉表示,2025全球監理及立法推出,將有助於虛擬通貨市場走出不確定性並邁向制度清晰化,促使金融科技及傳統金融更緊密結合,進而帶動部分應用場景如穩定幣及資產代幣化趨於成熟。與此同時,業者應著重強化法令遵循及內部控制制度。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因目前國際會計準則尚無針對虛擬通貨專章的特定規範,故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會計師胡友貞表示,金融領域虛擬通貨之特性有助於跨境支付及金融效率,惟國際標準制定機構亦指出虛擬資產交易衍生出之風險。目前臺灣係根據既有法令應用於虛擬資產交易之課稅,尚無專法規範,因此仍有許多課稅議題及細節待釐清。為避免法規套利之機會,全球需要有一體化之法規及國際合作,臺灣業者需持續關注國際組織提出之各項標準制定方向,以提早因應。
國際組織 |
時間 |
研議項目 |
建議方向 |
金融穩定委員會(FSB) |
2023年7月/ 2024年10月 |
|
FSB指出由於監管框架實施不一致,造成跨境活動監管不易,敦促各國制定及實施制度。FSB亦建議需有更多措施監管穩定幣,以防市場出現信心危機引發擠兌。 |
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 |
2022年12月/ 2024年7月 |
|
相關標準將推遲至2026年1月實施,且更為嚴格,包括禁止銀行交易特定加密資產,並要求銀行需依範例揭露所持有之加密資產資訊。 |
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 |
2024年3月/ 2024年6月 |
|
FATF呼籲各司法管轄區應盡快落實相關標準包含旅行規則,並預計於2025年發布各地推動進度的報告。 |
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 |
2023年11月/ 2023年12月/ 2024年10月 |
|
IOSCO要求加強監管合作,以解決跨境問題,並呼籲成員國實施政策建議,以保護投資人及維持市場健全。 |
金融穩定委員會(FSB) |
2024年10月 |
|
FSB提出監理機構和國際組織應考慮的事項,包括監測代幣化過程的數據缺口、代幣化如何適用法律及監管框架及跨境資訊共享。 |
金融穩定委員會(FSB) |
2023年11月 |
|
因部分地區未能建立一致的監管框架,形成監管套利空間,FSB提出全面實施監管框架將有助於解決MCIs的脆弱性。 |
《2025全球加密貨幣法規報告》為PwC發布的第三本年度報告,內容彙整全球各司法管轄區(包括臺灣)加密貨幣的監管現況,並分析國際組織的監管動向,以及監管環境變化對加密貨幣業者和金融機構可能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