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ST稅籍登記審查流程趨嚴 臺商應多留意

2023-07-27

近期,赴印度新設據點的企業普遍反映,公司設立登記後,貨物勞務稅(GST)的稅務登記(GST Registration)明顯變慢(過去,GST稅務登記一般7日內辦畢)。印度公司需辦妥GST登記,方能開始進口設備、原物料或接單銷售,GST稅務登記延宕,也代表開業延宕,對許多企業而言非常困擾。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協暨印度業務負責人鮑敦川會計師表示,印度近年來虛設行號、虛假開立發票相關的逃漏稅甚至商業詐欺案件有大幅增加趨勢,已引起印度政府高度重視。因此,第50屆貨物勞務稅理事會(GST Council)決議,決定強化諸多GST行政管理環節的監管,其中,也包括GST稅務登記環節。

2023年6月14日,印度政府發布GST稅務登記行政審查的詳細指引,加入許多新的審查要項;例如,針對每個申請案件:

  1. 建立風險評級(Risk Rating)體系,風險評級偏高的申請案件,要擴大實審。
  2. 申請企業所填報的地址,及相應檢附的證明文件,須通過公開資訊來源驗證其真實性(嚴防虛設行號)
  3. 交叉驗證檢附文件的合理性,並檢查申請人的真實性。
  4. 要求申報營業處所須進行「實體存續性驗證」,其中包括拍攝營業地點的照片。

鮑敦川近期觀察,GST稅務登記審查程序中,常見的缺失及補充說明包括:

發現事項

說明

印度居民董事 Aadhar(印度居民唯一生物辨識身分證號)和 PAN 姓名不匹配

在這種情況下,對任一文檔進行必要(且正確)的更改就變得很重要。

申請中提供的董事詳細資訊與現有證據不符

正確提供姓名、出生日期、DIN、PAN 等詳細資訊非常重要。如果存在差異,需即時在申請文件中進行更正。

業主(房東)/位址與協議和現有證據不一致

重要的是,所有者和地址與其他證明(例如電費單、財產稅等)完全匹配,如存在差異,需進行核實及補正說明。

未登記租賃契約/未繳納印花稅(如果期限> 11個月)

如協議期限超過 11 個月,則必須在當地註冊機構註冊該協議。換言之,只有在業主誠實納稅的情況下,才能做到這一點(如業主打算隱匿租金收入,則該要件就難能達成)。

缺乏適當的場所/辦公室設置

在所提供的地址處設立適當的辦公室非常重要。這是為了讓官員確信確實有適當的營業地點需要進行商品及服務稅註冊。這對於 GST 官員親自到訪的情況非常重要。

過去,如果GST稅籍登記提出申請後7個工作日內政府方面無異議,視為已批准註冊。然按修改後「指引」,改為「認定准予登記者,政府另應自准予登記之日起15日內進行實物核查」。

修改後的行政流程較過去肯定更加嚴謹,但也使GST稅籍登記流程大幅延宕。目前各邦的GST稅籍登記案件均嚴重塞車,政府審查較過往已相對耗時,許多申請案件排隊等待審理,也曠日廢時。

鮑敦川表示,針對臺商新設印度據點的申請案,有幾個隱憂。一方面,臺商企業虛設行號的風險理論上不高,但營運初期外聘居民董事,或租借臨時地址進行登記之企業,確實相對普遍,這使得臺商在印度新設據點的GST稅籍登記,容易被放大檢視。另一方面,稅局對GST稅籍登記案件的「塞車」情況一日不解決,對企業啟動營運的時程難免造成衝擊。鮑敦川已會同PwC 印度之專家,聯繫數個臺商經常布局邦的招商單位,嘗試反映廠商困難,並在使政府安心的前提下,尋求較便捷的處理流程,提醒廠商隨時關注後續發展。

鮑 敦川

執業會計師, 臺北, PwC Taiwan

+886 2 27296666, x23928

Email

媒體聯絡人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