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title}}
{{item.text}}
{{item.title}}
{{item.text}}
2021-05-04
印度近年經濟成長表現亮眼,龐大的內需市場、人口紅利、具成本優勢的勞動力,已使印度成為外商投資必爭之地。台商直接投資印度的金額逐年成長,且多集中在電子與資通訊產業,尤其與智慧型手機相關製造業最為明顯,印度在台商的全球化布局中,已成為無法忽視的投資區域。
儘管對外日漸開放,印度當地法令仍有相當程度的複雜性,尤其是勞動法令,時常導致外商因對當地勞動法令瞭解有所不足而遭遇到不可測的風險與障礙。以近期台灣科技大廠為例,其位在印度南部的廠房,即傳出工人圍廠的示威事件,廠房與生產線同遭破壞、竊取,導致工廠暫時停工。
印度的勞動法令除了中央政府頒布數十部法規外,更存在逾百部地方性法規,時常對企業(尤其是在印度不同地區開展業務的企業)產生極高的法遵成本與投資風險。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為改善經商環境、吸引海外投資,致力推動勞動法改革,分別在2019年通過工資法(Code on Wages)及2020年通過的社會保障法(Code on Social Security)、勞資關係法(Industrial Relations Code)及職業安全、健康與工作條件法(Occupational Safety, Health and Working Conditions Code),總計4部新法預計將可取代高達29部勞動法令,以下為新法改革重點:
原預計在2021年4月1日實施的新法,因印度各地方政府尚未確定相應的規則,導致暫緩實施,但同時可給予企業更多的緩衝時間因應新法帶來的衝擊。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外國法律師張家健指出,印度勞動法改革雖有效增加經營彈性,但同時對違規行為加強了處罰力度,且執行面的相關規定,仍仰賴印度政府透過不定期發布通知始能確定,於法令遵循面上仍存有不確定性。
張家健表示,新勞動法對所有產業的雇主都有一定程度影響,雖實施日期尚未確定,建議台商在這段緩衝期內及早就法律、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進行因應,以符合新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