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舉辦「生醫投資與資本市場高峰論壇」,邀請主管機關、投資機構、公司、承銷商及會計師,從不同面向分析生醫投資與資本市場趨勢,以及生醫公司在尋求募資及進入資本市場的致勝契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致詞時指出,台灣新創發展近年碩果頗豐,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 2018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台灣在「創新能力」指標被評為超級創新國,創新能力排名第四。依據資誠預測,2019年申請上市櫃掛牌業者當中,生技醫療產業仍將獨占鰲頭,生技醫療屬於高度依賴創新研發的產業,生醫新創公司持續面臨籌募資金的挑戰,且台灣資本市場在生醫類別的周轉率偏低,因此,期待藉由本論壇的舉辦為台灣生醫產業增添更多活水,協助國內業者鏈結資本市場,再創生醫產業發展高峰。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鄭貞茂表示,國發基金多年來以不同投資機制持續協助台灣生醫產業成長,包括直接投資、投資創投事業、創業天使投資以及多項策略性專案投資。藉由單一投資窗口,以及加快投資申請流程的機制下,協助台灣生醫公司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資金缺口。其中,共直接投資13家生醫公司,占整體直接投資家數的三分之一,投資金額達新台幣46億元,更有8家公司已成功上市櫃,投資成果顯著,增倍3.41倍,更顯示台灣生醫產業發展具備豐沛能量。
台杉水牛二號生技創投總經理沈志隆表示,水牛二號投資範圍涵蓋台灣、美國、日本,並聚焦新藥、人工智慧(AI)、創新醫材等領域。沈志隆認為,台灣生醫新創能量豐沛,台灣其實不缺資金,但卻有資金斷鏈的情形,如何藉由創投基金來支持生醫公司發展的市場、資金與人才議題,協助商務拓展機會、引進策略合作夥伴、技術合作與國際連結,為台杉水牛二號目前的投資策略。
台灣生醫產業發展擁有多項優勢,包含政府政策支持、完整的生醫聚落、臨床試驗能量、以及前瞻生醫技術的核心設施。未來如何藉由創投資金及台灣生醫產業優勢,吸引海外創新技術來台設立研發據點或尋找臨床試驗合作夥伴,促進台灣生醫新創公司鏈結國際,將是台灣生醫產業更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重點。
論壇第一場專題座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會計師周筱姿擔任主持人,與行政院國發基金組長曾美幸、中華開發生醫創業投資總經理徐大誠、台杉水牛二號生技創投總經理沈志隆與橡子園創投Acorn Campus合夥人瞿志豪共同探討如何挹注生醫產業資金活水,以及創業投資者如何尋求潛力案源與評估案源的投資潛力。
曾美幸指出,國發基金設有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以及天使創業基金,藉由拜訪、舉辦多場說明會的方式,尋求進行潛力案源。徐大誠與沈志隆則認為,公司團隊組成、產品規劃、技術門檻及商業模式等項目為創業投資者評估的重點指標。
投資早期案源的瞿志豪表示,天使投資較少著力團隊組成,而是投入更多在協助團隊草創階段的發展與成長。市場規模和未來發展潛力,以及技術門檻競爭力,則是其在早期案源評估的評估指標,台灣生醫新創公司具備良好技術能量,如何運用優質技術進行市場選題及商業模式設計,將是台灣生醫新創發展的關鍵議題。
周筱姿指出,台灣在政策的鼓勵下,創新與創業非常興盛蓬勃,在生醫產業的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再生醫療,甚至未來長照產業都是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發展的趨勢,新創公司可依據公司發展的階段,善用適當創業投資資源,加速公司發展成長。
論壇第二場專題座談的主題為「連結台灣資本市場-協助生技醫療產業發展」,擔任主持人的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梁華玲指出,生技醫療是台灣5+2重點產業,至今已有120家公司掛牌,為持續鼓勵新創科技上市櫃,台灣證交所和櫃買中心一同在2018年修正審查作業程序和科技事業股票集保規定,縮短上市櫃審查期間,並放寬大股東資金運用。港交所與上海科創版開放生醫等未獲利公司申請IPO,使亞洲地區各交易所爭取優質公司上市的競爭更加激烈。
第二場座談會中,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總經理李愛玲分享台灣生醫資本市場近年成長趨勢,提到近三年生醫產業占所有類股申請IPO家數已排名第一,目前以新藥研發公司為主,醫療器材公司家數成長快速。李愛玲表示,櫃買中心持續建立暢通溝通管道、提升審查效率、增加公司曝光度、編列生技醫療指數,以吸引投資等多元方式,增加對於國內生技醫療公司的協助。
逸達生物科技將旗下抗前列腺癌新藥成功授權給國際藥廠Accord Health Ltd,授權金達8,600萬美元。逸達生物科技總經理甘良生分享其上市掛牌過程中的經驗,包括資本市場為生醫新創研發所提供之助力,公司資訊透明化,投資人詳盡說明,以及積極與主管機關配合。
元大金控法金事業處執行長曾馨慧指出,亞洲鄰近兩大資本市場香港與上海近年皆推出有利生技股掛牌之政策,部分台灣業者也已籌劃赴港掛牌,不過台灣資本市場仍具有中小型生技股能見度較高之優勢,因此業者在選擇資本市場時仍應考量自身現況與未來規劃。她建議政府、券商、與發行公司攜手開創一個更好的資本市場環境,政府可擴大專責投資生技基金的檔數與規模、增加私募補辦公發不需綁獲利條件的選項,以增加籌資彈性;發行公司也需加強自身投資人關係的財務透明度;而券商將持續把台灣優質生技公司推薦給資本市場,以及引進國際投資人,將市場的餅做大。
曾惠瑾分析,比較台港美三地生技醫療資本市場表現,可以發現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雖然市值不高,但是現今台灣本益比57倍,幾乎是香港(本益比30倍)的兩倍;而2019上半年台灣周轉率119%比香港的50%要高出許多。
展望未來,曾惠瑾建議,以台灣豐沛的生醫研發創新能量,若能在投資人以及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之下,如政府四大基金持續點火、開放生技醫療ETF、適度引導ICT與傳統產業投資生醫產業、吸引國際資金投資、協助台灣業者至國際市場募資等,將可期待超越2015年的生技醫藥產業榮景期待,再創生醫產業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