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綠建築 加速實踐SDGs與循環經濟

2018-04-24

台北市政府副市長林欽榮(左8)、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公司董事長朱竹元(左6)、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副理事長Mr.Giuseppe IZZO(右7)、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張慶瑞(右8)、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吳光鐘(右6)、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林洲民(左7)、台北市議員何志偉(左2)、國家實驗研究院國際事務室陳明智主任(右3)、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左5)、冠呈能源環控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獻堂(左4)、施耐德電機系統整合經理吳建德(左3)、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郭英釗(右5)、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陳柏翰(右4)等人出席「2018智慧綠建築 永續新生活」論壇。

資誠(PwC Taiwan)於2018年4月24日與歐洲在台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ECCT LCI)及臺灣歐洲聯盟中心(EUTW)共同主辦「智慧綠建築 永續新生活」論壇,邀請台灣西門子、施耐德電機、台達電子等企業代表分享台灣發展綠色建築的趨勢與挑戰,並解析台灣、德國目前相關的政策推動重點,促進台灣及歐洲在綠色與智慧建築相關設計與技術互相交流及合作。

綠建築的定義,指的是本身的生命週期中,皆需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的一種建築。簡言之,綠色建築本身必須與自然環境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這需要包括設計團隊、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客戶在專案的各階段期間緊密合作。尤其當地球資源日漸枯竭,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問題日趨嚴重,與公民意識抬頭情況下,若能將傳統建築與科技兩者結合,正是發展未來永續生活的新契機。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表示,在後巴黎協定時代,節能減碳已是全球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各國政府為了加大節能減碳力道,不僅有政策帶動,也透過節水三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等規範,針對用水用電大戶開徵相應的費用。因此,現今企業的環境成本意識已逐步抬頭,國內產業龍頭多已開始導入綠色製程、進行廠區內的節能、減碳、降廢。

朱竹元說,鑑於建築與運輸分占全球與能源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9%及23%,耗能成長幅度也未見停歇,是實現巴黎協定的兩大關鍵。隨著智慧城市週邊應用科技逐步成熟,未來企業更應關注綠建築帶來的環境成本效益與未來商機。

綠建築趨勢:緊密扣連SDGs、採用永續商業模式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是全球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發展的趨勢主流,而綠建築本身就涵括9項目標,包含目標3:健康與福祉、目標7:可負擔能源、目標8:就業與經濟成長、目標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目標11:永續城市、目標12 :責任消費與生產、目標13:氣候行動、目標15:陸地生態和目標17:全球夥伴。所以,世界綠建築的趨勢,開始以「綠建築」和「智慧建築」相結合,從「智慧綠建築」的角度思考,打造永續城市。

冠呈能源環控總經理王獻堂說明,「智慧建築」強調運用網路、監測、整合系統,滿足使用者對安全、舒適、便利、效率的需求,並達到節能與降低維護管理。而「綠建築」則以「舒適性」、「自然調和健康」、「環保」等三大設計理念為主軸。

綠建築全球發展趨勢正關注四大議題,包括建築必須有更高效率;注重綠建築的價值,如人生、經濟、環境的永續發展;必須採用永續商業模式暨發展永續的探險旅程。我國政府正積極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在去年通過104億元的預算扶植亞洲矽谷產業,並從智慧城市著手,推出示範計畫,綠建築更是關鍵項目之一。

朱竹元指出,綠建築的生命週期若能進一步發展成永續旅程,便是「循環經濟」的具體實踐。他舉例,荷蘭首都史基浦機場旁的「Park 2020」循環經濟園區,建物以縫衣服的概念相互串接,以因應不同的使用需求;當建材壽命終了時,可輕易拆卸、重組。所有建材不屬於園區內任何一個單位,他們僅擁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材料都能不斷再利用,創造最大價值。整個園區集結多達25個政府、企業、學術及NGO等機構參與,致力於打造循環經濟的網絡平台、仲介平台。各單位可以共同研發如何讓資源在供應鏈內創造不斷循環的方法與商業模式,或彼此找尋廢棄物可轉化為自家原料的機會。

Contact us

楊 証凱

媒體聯絡人, PwC Taiwan

Tel: +886 2 27296666, x26610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