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生技新聞:業者投入智慧醫療產業 數位健康引商機

2021-03-16

國內

國內—業者投入智慧醫療產業 數位健康引商機

近來多家科技業者投入智慧醫療領域,積極跨入醫療市場。廣達攜手電信業者搶攻5G智慧醫療,串連偏鄉與都市的醫院以達成遠距醫療服務,並與台大、榮總、奇美等各大醫院合作,利用雲端運算設備與人工智慧(AI),結合醫院的資料庫與大數據,發展精準醫療、智慧醫療與預防醫療。緯創跨入智慧醫療,主攻高階醫療設備、AI系統、智慧醫院解決方案與健康照護等業務,例如循環腫瘤細胞(CTC)檢驗儀器,非侵入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CT),或是大數據AI監測平台,可即時監測洗腎病人洗腎期間生理數據,預測洗腎是否有風險,提醒護理師提早應變。仁寶近年在醫療事業也相當積極,轉投資10多家生醫相關公司,包括神寶醫資,瑞寶生醫、勤立生技與安勤等。而產品包括細胞治療、電子病歷、手持式無線超音波、血糖機、智慧地墊、遠距醫療與雲端平台等。宏碁智醫策略布局東南亞市場,率先獲得泰國食品藥物管理局(Thai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醫材許可證,成為台灣首張落地許可的眼科智慧醫材。微軟也規劃將數位轉型的觸角衍生到醫療產業,目前初步與第三方合作夥伴獨立軟體供應商所提供的醫療產業解決方案進行討論中,將透過更有搜集與應用數據,與海外市場接軌。資誠於2020年7月發表《數位健康大未來》報告指出,數位健康吸引台灣資通訊科技業者、電信營運業者等非傳統生技醫療業者進入布局,運用自行開發、轉投資、併購及結盟方式,與生態體系中的各利害關係人進行策略合作,帶動台灣智慧醫療產業活絡發展。

國內—大江生醫收購和康生技 發揮產業綜效

大江生醫於3月8日宣布,通過以約新台幣6億元、最高6.04億元公開收購和康生普通股股權,收購價為每股29元,預計最高上限為3成。大江生醫表示,藉此可望整合雙方研發能量、專業技術、銷售通路等資源,發揮互補效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21年1月發布《全球併購產業趨勢報告》,內容指出全球併購活動不畏新冠疫情,尤其是以數位或科技為核心的資產,已成為業界搶手標的。而以生醫業者而言,面臨醫療模式及獲利模式改變,可選擇藉由策略併購轉型,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國內—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法 立法院新會期優先推動法案

立法院新會期將展開,經濟部本會期五大優先法案涵蓋「商品標示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水利法」、「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及「能源管理法」。其中廣受生技業矚目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法,配合全球生技產業蓬勃發展,修正施行日期延長十年,調整獎勵適用範圍,擴大生技產業業者及投資人租稅優惠措施。依據經濟部於2020年11月11日公告之草案內容,獎勵範圍明定納入「再生醫療」及「精準醫療」,並新增「數位醫療」與「其他策略生技醫藥產品」,及放寬納入新劑型藥品,期待透過修法帶動我國生技醫藥產業成為經濟轉型的主力產業。

國內—國外疫苗抵台灣 國產疫苗年底產量可望提高

新冠疫情當下,各國努力防疫並積極採購與研發疫苗。首批AZ新冠疫苗共11.7萬劑於3月3日抵台,而未來國衛院將申請「疫苗二廠」擴大產能;另有一家國產疫苗廠,年底產能可望高達1.2億劑。統計目前台灣共取得約三千萬劑疫苗,共透過3種管道,分別是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平台分配到的476萬劑,自行向藥廠購買的1,000萬劑AZ疫苗以及505萬劑莫德納疫苗,及預購國產疫苗約1,000萬劑。綜觀目前普遍獲各國使用的疫苗中,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三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力達94-95%,而AZ疫苗整體保護力平均約70%,後續新的資料陸續加入,有紀錄顯示其在對抗南非變異病毒株上,功效顯著降低,對於輕度到中度感染僅有極小保護力。目前南非已宣布暫停這支疫苗接種計畫,顯示AZ相關數據持續在變動,但3支疫苗對於重症防範效果都不錯。衛服部已說明,未來疫苗會按各族群優先順序開放接種。

國內—精準健康具體實踐 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將成立

產官學合作下,預計自今年下半年起,癌症病友可於衛福部指定醫療院所,接受跨癌別的全方位基因檢測、智慧化分析診斷,了解依自身基因資訊,作精準用藥建議。這項由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及羅氏藥廠共同簽署成立「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的合作示範計畫,串連各級醫院,打造個人化精準醫療網。本次計畫內容包括完善國家級精準醫療基因大數據庫及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特定癌症之基因檢測與臨床資料之收錄、精準醫療治療評估之機制,以及真實世界證據(Real World Evidence, RWE)應用於藥物研發、上市登記,對於國內精準醫療有極大助益。此次示範計畫,不僅宣示台灣正式邁入精準醫療時代,同時也是台灣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首次與國際藥廠簽署合作協議,讓精準醫療大數據應用在癌症患者的治療上。隨著大數據資料庫進一步開放與法規持續修訂,台灣精準醫療體系將持續吸引更多國際醫療產業,共同合作促進健康照護的研發與進步!

國內—竹科預防醫學論壇3月16日登場 打造竹科健康環境

「第二屆竹科預防醫學論壇」於3月16號晚間17:30-21:30在清華大學「孫運璿演講廳」舉行,論壇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醫產業負責人林玉寬會計師,及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常務理事暨新竹律師公會前理事長楊明勳所長主持。而6位重量級主講人,包括曾推動多項台灣醫療結構性創新的總統府資政、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心血管權威馬偕總院副院長葉宏一、公立醫院前理事長于大雄、勞工健康服務推廣計畫主持人奇美副院長鄭天浚及胰臟癌權威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孫運璿演講廳」會場外,有工研院服科中心產品展示、國健署「腦中風防治」成果展示、及董氏基金會菸害防治宣導等攤位;此外,中山科學研究院於現場提供紅外線測溫機,落實防疫要求。21世紀的醫療產業革命將更加注重預防與保健,而數位科技是推動健康新願景的關鍵。「第二屆竹科預防醫學論壇」是「竹科預防醫學月」的起點,並希冀更多單位出錢出力,將頂尖醫療資源引進竹科,打造科技和醫療的對話平台,幫助更多人健康長壽,也為開創台灣新產業努力。

亞洲

亞洲—普華永道發布十四五規劃對產業影響分析

普華永道(PwC China)首席經濟學家發布分析報告,針對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之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由經濟和產業層面進行分析。於GDP成長目標方面,十四五規劃GDP成長目標為年均成長率6%以上,低於十二五、十三五分別提出的7%和6.5%年均成長率,主系2021國際疫情與經濟增長環境不確定性持續。於貨幣政策與國家財政方面,面對2020年息與放寬貸款貨幣供應量,減少槓桿率是重要目標,將停止發行防疫特別國債,轉而針對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並支持基礎建設。然而面對美國拜登提出1.9兆美元紓困計畫,國際通貨膨脹加速下,將可能使人民幣升值,不利於中國產業出口貿易,貿易壁壘更加嚴峻。在資本市場方面,十四五規劃將加速推動註冊制上市,仿照科創版模式,放寬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並強化金融監管機制。自2019年3月中國上交所科創板允許無獲利科技創新企業上市,2020已有7家無獲利生技公司掛牌,資本市場將大幅促進創新科技企業成長。

亞洲—普華永道發布商業健康保險數位轉型報告

普華永道(PwC China)發布分析報告,新冠疫情加速金融業數位元化轉型,保險公司如何從從策略層面出發,結合建健康管理平臺持續動態演達成數位化轉型,解決痛點和難點。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動力來自於數位,科技的發展,比如AI、大資料、區塊鏈技術。然而數位化轉型需為瞭解決問題,達成效率、體驗、生態模式的創新並增進用戶體驗。人口紅利消退下,業者開始利用數位化促進保險經理人轉型升級,輔助事務性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並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客戶行銷與客戶服務來提升營收。觀察健康保險近期搭建許多健康管理平臺,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輕資產,線上主打與外部機構共建健康生態圈,體檢、問診等服務;二是重資產,連結醫院系統和養老機構網路以達成全人照護。不管選擇哪種模式,一定要符合保險公司的顧客分群,聚焦發展策略。

亞洲—防疫醫材購買熱潮 韓國生醫出口增長

依據韓國健康產業發展協會(KHIDI)統計,因新冠疫情爆發,韓國2020年醫療與保健產品出口金額達217億美元,成長率達38.3%並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藥品出口達84.3億美元,比2019年成長62.6%。醫療器材出口金額達57億美元,比2019年成長44%。化妝品出口金額達75.7億美元,成長15.6%。德國是韓國藥品出口的最大市場,其次是美國與日本。南韓政府於2013年成立美金4.48億元的基金,旨在幫助國內生技醫療業者擴張海外業務,帶動許多大型企業如三星和LG集團持續增加生技醫療領域相關投資。

亞洲-日實施無人機送藥 可望造福離島民眾

日本武田製藥(Takeda)攜手全日空(ANA),使用無人機來進行藥品配送。讓日本離島民眾線上看診並取得的處方箋,利用無人機來將藥物送達。與傳統船運相比,藥物的配送時間至少可大幅縮短。不僅節省時間又可免舟車勞頓之苦,有助於醫療體系永續成長。除了武田製藥,長崎縣五島市政府與數位新創Integrity Healthcare合作,利用無人機空運藥品到16公里外的離島上。當病患結束看診後利用Integrity Healthcare的系統,運用無人機迅速把藥物送到患者手中。新冠疫情之下日本政府正利用數位和遠距科技,持續提升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與防疫水準。

全球

全球-全球生醫產業併購交易近況

為加強癌症領域的精準醫療檢測能力,安捷倫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宣布將以5.5億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癌症測試開發公司Resolution Bioscience,並將依據未來實際的業績里程碑,額外支付1.45億美元。Resolution Bioscience主要專注於NGS精準醫療癌症檢測診斷之研發,其檢測服務和液態生物檢體分析平台都經過《美國臨床實驗室改進法案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認證,向生物製藥和臨床客戶出售癌症診斷產品,如非小細胞肺癌相關基因檢測。此收購將擴大安捷倫在精準醫療市場的著力點。康龍化成(Pharmaron Biologics)於2月26日宣布收購英國Allergan Biologics Limited全部股權,對價約為1.2億美元。Allergan Biologics Limited於英國利物浦的營運廠,主要從事生物製劑、細胞及基因治療研發生產,提供新藥技術開發、產程開發、製造服務等業務。另外Thermo Fisher近日宣佈以4.5億美元收購Mesa Biotech,INC,Mesa Biotech為一主要從事分子診斷相關產品研發與生產的公司,主要進行開發並銷售了以PCR的傳染病快速即時篩檢平臺,包括SARS-CoV-2(COVID-19)、A型和B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A群鏈球菌等。Mesa Biotech將加強Thermo Fisher於分子診斷方法及COVID相關測試領域的能力。

全球-盤點全球新冠疫苗接種情形 WHO呼籲勿放寬防疫措施

美國紐約時報統計,截至2021年3月3日,全球共有73支疫苗產品進行臨床試驗,其中12支已獲緊急授權(或條件式核准),21支正在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同時,至少78支臨床前研究疫苗正在進行動物試驗。統計各國疫苗接種公開數據,截至3月3日至少接種過一劑的人數,以美國5,286萬人、英國2,070萬人分別位居全球一、二名;排名三至五的國家為印度1,374萬、土耳其724萬人及巴西711萬人。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切勿放寬防疫措施,並強調現階段只依靠疫苗、捨棄其他防疫措施還太早。目前台灣投入新冠疫苗研發的有國光生技、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其中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開發的新冠疫苗進入臨床二期試驗,若研發進度一切順利,國內有機會7月開始施打。面對病毒突變快速,生技公司和各國政府皆加緊腳步完成臨床試驗,並確保備齊存量。

Contact us

周 筱姿

周 筱姿

執業會計師暨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 PwC Taiwan

Tel: +886 2 27296666, x26683

游 淑芬

游 淑芬

執業會計師暨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 PwC Taiwan

Tel: +886 2 27296666, x26138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