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指導
來自日本的眼鏡連鎖品牌陸續抵臺,以快時尚搶攻市占率,臺灣眼鏡業者勢必提升競爭力,才能讓顧客願意買單。中天眼鏡運用大數據整合配鏡流程,強化門市配鏡師專業能力,提供顧客一致且穩定的服務品質。
臺灣眼鏡市場變了!隨著 JINS、OWNDAYS 等大型品牌來臺,攻占了 15% 到 20% 的臺灣眼鏡消費市場。行銷預算比不過,展店數也跟不上,本土小型連鎖眼鏡品牌和獨立眼鏡行,面臨顧客快速流失的壓力。在這波市場競爭中,中天眼鏡決定用科技力提升配鏡專業度與服務品質,增加競爭力吸引顧客回流。
中天眼鏡以引進儀器設備、鏡框批發商起家,設立門市服務顧客已 22 年。面對日本品牌門市新潮與價格透明的挑戰,中天眼鏡一路跟著市場變動轉型。如今,如何在市占被壓縮,業者汰換快速的高度競爭中,讓消費者重新走進門市?「我認為只要配鏡師有真正檢查出眼睛的問題,基本上那才是真的好!」中天眼鏡總經理廖日以表示,回歸專業把眼鏡配好,不會有頭暈、不舒服的配鏡結果,長期來講才是讓顧客回流的根本解決之道。
精準測量顧客視覺的「融像」,是把眼鏡配好的重要關鍵。「融像」是兩隻眼睛看到的影像,透過大腦處理,會合成一個立體影像,配鏡師的專業就是要讓顧客的融像值,透過配戴正確的鏡片和鏡框達到正常,讓兩隻眼睛加上兩片鏡片這四個鏡頭,合在一起能夠清晰成像。
然而,過去配鏡靠的是配鏡師的經驗法則,不同資歷的配鏡師配出來的眼鏡精準度也不同。配鏡如果不夠精準,顧客配戴眼鏡後可能會感到痠澀、疲勞、頭暈等不適,等於是讓眼睛來適應眼鏡,有時還需要回到門市多次調整。
根據教育部 2022 年統計,全臺 148 所大專校院中設置視光科系者僅 11 校,視光科系的畢業生難求,加上優秀的資深配鏡師常出走開店執業,導致眼鏡行門市難以提供顧客穩定優質的專業配鏡服務。常協助員工考取專業資格的廖日以,決定以科技力輔助新進配鏡師加快學習曲線的推進。
投入研發精準測量融像的儀器,整合供應鏈端數據的雲端平臺,是中天眼鏡數位化的綜合解方。廖日以找來上游的鏡片和鏡框廠商,彙整雙方的產品數據,將鏡框和鏡片參數,上傳到雲端平臺「 i-Position」,同時與大專院校合作,耗時五年研發能夠精準測量顧客眼距、眼睛聚合與開散力的「融像機」。
跳脫傳統用人工測量和藉經驗值推敲製作眼鏡,融像機運用 AI 技術和精密的光學測量,準確算出顧客眼距等詳細數據,再將數據整合至 i-Position雲平臺的店內「智慧輔銷工具」,搭配鏡片供應商的鏡片參數,配鏡師就可以透過綜合數據給予顧客建議。
這樣的數位化配鏡流程,弭平了員工因經驗不足導致的服務品質落差,進而解決了在配鏡服務上,長期難解的三大痛點。
第一個解決的痛點,是降低顧客與門市人員的溝通成本。鏡框的挑選,往往來自顧客主觀的喜愛和美感。然而,每個人的眼距不同、臉型各異,喜歡的鏡框卻不見得適合顧客的臉型與眼部條件,配鏡師要如何說服顧客「你選的鏡框不適合你」也是一大考驗。
如今,只要把顧客挑選的鏡框編號輸入到i-Position 雲平臺,系統會比對顧客眼部數據與鏡框參數,進一步把關顧客挑選的鏡框,是否會因為過寬或過小等原因而影響光學性能。另外,也參考大眾都習慣的 Google 評價星等制,適配性結果以5顆星的方式來評比,配鏡師會以數據來跟消費者進行溝通。如此一來,有效降低顧客與門市人員的溝通成本,縮短門市人員與客戶約 30% 的溝通時間。
第二個解決的痛點,是降低配鏡的錯誤率,也降低了售後服務的問題。透過雲平臺的數據精準配鏡,減少配鏡後顧客不適戴的問題,降低六至七成的售後服務工作量。廖日以表示,「我們把基本的品質做好,客人進來體驗到這個流程,他自己就會幫你找客人了。」當配鏡服務競爭力和專業性提升,建立顧客「一戴即合」消費體驗,讓顧客願意相信中天眼鏡,預計可以提升 20% 的回購率,建立口碑效應。
第三,則是解決了鏡片和鏡框業者與市場的資訊落差。中天眼鏡的數位化轉型策略,不僅落實到門店銷售,也深入至上游鏡框和鏡片產業鏈。透過i-Position 雲平臺,中天眼鏡即時回傳顧客數據,提升鏡片業者在磨製及裝配鏡框片時的精準度。而鏡框供應業者也因此能取得最即時的銷售數據,能夠快速分析消費偏好,進而掌握設計研發的趨向。上游與通路商的密切整合,預估能讓中天眼鏡的安全庫存量下降三成。
接下來,中天眼鏡要推出「護眼 E 管家」,顧客只要掃瞄 QR Code,就能取得雲端眼部檢查報告。未來,消費者就可以連線電子商城,透過 AR 試戴,遠端下單最適合自己的鏡框。
中天眼鏡的數位化策略,也入選經濟部的「數據共享計畫」,隨著計畫的腳程,推著他們往目標邁進。走在數位化的路上,廖日以認為「數位轉型縮短了人跟人溝通的距離,數位化的好處是不會因為你小就沒機會,我覺得有 idea 就可以試著做看看。」
中天眼鏡在臺灣深耕 20 多年,面對市場的轉變,在配鏡流程中找到著力點,提升配鏡專業開拓生存空間,整合供應鏈數據,強化服務競爭力,讓顧客重新看到臺灣眼鏡王國的新實力。
本案例數位轉型3階段
●找到痛點:
日本連鎖品牌讓眼鏡市場競爭更激烈,本土小型連鎖品牌和獨立眼鏡行亟需提升競爭力。配鏡師資歷參差不齊、人才難求,配鏡專業度與服務品質難以提升。
●數位工具:
透過「i-Position 雲平臺」提供專業建議,將員工服務水平提升至一致化的高水平。透過數位輔銷系統協助客戶評選鏡框,提升成交機率與加速成交。
●轉型成果:
打造一戴即合的客製化眼鏡,以完善的配鏡體驗留住顧客,並帶動口碑行銷。透過數據分析,提升客戶滿意度,形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