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呈建立數位戰情室 突破老牌企業瓶頸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指導

新呈工業從數位賦能、數位優化到數位轉型,二代接班的總經理陳泳睿是最重要的推手。眼看公司人員不斷擴編,工廠不斷擴充,資訊傳遞卻越來越慢,更棘手的是,資深人員相繼退休,產業的知識傳承有斷層之虞,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坐鎮,該如何確保新呈工業在線材市場的競爭力 ?

新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 1990 年,為專業線材加工組裝廠,專攻各類線材組裝、研發與生產,產品應用的範圍包括工業電腦、汽車 AI 鏡頭配線、醫療設備、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感測器等,近年更在工廠導入 AI 技術,使公司脫胎換骨,創造新的獲利模式。

新呈工業的生產目標都由高階業務人員決定,業務人員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經常不管產線能負荷的產能,逕自承接訂單。由於產線管理者缺乏適當數位工具輔助,無法確實掌握產能,自然難以改善生產線上的問題,這些都是陳泳睿推動數位轉型過程,亟待解決的挑戰。

老牌公司推動數位轉型,不免受到資深同仁的質疑與挑戰,為了減輕員工的反彈,陳泳睿親自撰寫工單的條碼(Barcode)產生及掃描程式,但隨著組織變大,以致原有的條碼掃描系統無法負荷更複雜的工單資料,只能暫時改為人工輸入,由於許多員工不熟悉電腦而心生排斥,讓陳泳睿希望推動的數位轉型變得更加困難。陳泳睿不願初具成效的數位轉型半途而廢,決定自行投資成立一家科技公司,以新呈工業為場域,導入 IT 與數位科技技術,強化運作效率。直到 2017 年,陳泳睿接掌新呈工業總經理職位後,舉步維艱的數位轉型才有具體的進展。

導入「管理儀表板」
讓生產線資訊一目瞭然

過去,想要了解產線生產情況,得打電話詢問或親赴現場;想要獲知生產線的效率,只能檢視生產日報表,雖然上面寫著生產數量,卻無從得知數字背後的意義。為了改善此種情形,陳泳睿導入「管理儀表板」(Dashboard),這項工具所顯示的資訊一目了然,對於管理作業大有幫助。

為了獲得員工的信任,首要之務就是讓員工看見前期輸入資料所展現的成果,先感受到系統帶來的好處之後,才能降低數位轉型的阻力。由於智慧手機日漸普及,得以改用手機 APP 輸入資料,讓原本抗拒的員工開始願意配合,當老舊設備無法連線時,還可透過手機的拍照功能,自動辨識照片中的參數紀錄,有效且即時地解決問題,讓員工終於體會系統對工作的助益。

新呈工業所建立的「數位戰情室」,除了導入管理儀表板外,更運用 AI 技術即時取得生產線上的數據,並收集標準工時以了解生產線效率。過去只有在每月結算時,才能知道前一個月的關鍵數據,現在透過數位戰情室,可隨時查看前一天的營業額。

以往,製造部門與業務部門因為立場不同,各有難處,為了處理客戶各式各樣的需求,雙方經常起爭執。導入 AI 技術之後,當業務對產線提出不合理要求時,製造部門主管可以利用系統與業務人員溝通,業務也能自行透過生產履歷做出合理判斷,讓事情順利運作。

此外,陳泳睿發現公司過去遵循制式的報價公式,在面對產品少量多樣的趨勢已不敷使用,因此他導入「作業基礎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改善傳統會計裡的「標準成本制」,將營業費用(例如行銷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等)也包含在產品成本中,以便更精確、即時地掌握成本。

將 AI 導入監控管理流程
紀錄品質異常時段,改善生產品質

即使有了數位戰情室,得以即時掌握關鍵數據,但面對效率不彰、標準工時設定是否確實等問題,陳泳睿仍覺得有所不足,直到 2019 年,他從人工智慧學校得知,可將 AI 運用在工廠的監控管理流程,藉以提升生產作業的品質。由於製造業過去都是用人眼檢視產品,時間一久會有疲勞現象,導入AI 瑕疵檢測便能解決這個問題。除此之外,搭配AI 還可以提升數據視覺化的價值,建立智慧排程,並且預測機台是否已經老化或劣化。另外,過去面對品質異常,通常只能找人詢問,難以找出真正的原因,利用 AI 技術可將品質異常的時段加以標註和分析,產生折線圖等各種圖表,還可以回溯過往資料,如透過系統查看品質異常時段的錄影,和現場主管討論提出改善對策。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新呈工業的數位轉型策略,也帶來更多優勢。目前新呈工業正積極在過往數位轉型的基礎上布建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提升遠端參訪的真實性,如此一來便能在雲端上展示虛擬工廠,客戶無須親臨現場就能身歷其境,了解工廠運作實況。

陳泳睿指出,中小企業資源少,必須透過整合的方式,創造共贏局面,因此新呈工業數位轉型的下一階段,將以自有產品、工業 4.0 標準、網宇實體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做為目標,成立一個線束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接工業 4.0 和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成為全球泛工業平臺的一環,以因應當下時代的發展趨勢。

數位轉型策略 運用 AI 技術即時取得生產線上的數據,並收集標準工時以了解生產線效率

本案例數位轉型3階段

●找到痛點:
隨著人員不斷擴編,工廠不斷擴充,資訊傳遞卻越來越慢、不透明,更棘手的是,資深人員相繼退休,產業的知識傳承有斷層之虞。

●數位工具:
導入管理儀表板外,更運用 AI技術即時取得生產線上的數據,並收集標準工時以了解生產線效率。

●轉型成果:
導入 AI 技術之後,製造部門主管可以利用系統與業務人員溝通,業務也能透過生產履歷做出產量判斷,以利產銷兩端溝通順暢。

關注我們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By submitting your email address,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the Privacy Statement and that you consent to our processing da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vacy Statement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If you change your mind at any time about wishing to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from us,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message using the Contact Us page.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