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指導
豐碩農產行面臨盤商銷售的利潤太低,無法回收投入成本的窘境。藉由網路行銷,同時開放遊客採果體驗,串聯社群線上行銷,如今已累積逾 5,000 人粉絲,宅配訂單也快速成長。
臺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數十年來呈現逐步遞減的趨勢,一方面源於整體產業結構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老農深知風吹日曬雨淋、全年無休的辛勞,多半期許子女從事其它行業。
雖然此一趨勢造成務農人口逐漸高齡化,但仍有不少農二代、農三代受到土地的召喚,在繞了一圈之後,仍選擇重投土地的懷抱。
值得欣喜的是,正因為這些二、三代的農友原先從事各行各業,當中不乏具備數位科技、組織管理等各方面涵養的人才,反而回頭為臺灣的農業發展注入活水,為臺灣農業的數位轉型創造契機。
原先於中國科技廠服務,並於 2011 年返鄉接手家族事業「豐碩農產行」的沈朝富,便是當中的一位代表。他看見長輩所使用的慣行農法十分辛苦,一旦遇到颱風,就必須在風雨中為自家番茄做好防颱措施;而隨著極端氣候逐漸加劇,即便做了防護措施,颱風仍可能會帶來極為嚴重的農損,這也使得沈朝富開始思考,如何降低成本及風險。
沈朝富一家人決定改採溫室作業,投資 600 萬在建置溫室及科技化溫室管理設施,不但可降低露天工作的風險,還能藉由改變栽培管理方式,讓消費者享用到健康安全的水果。即便氣候所帶來的風險降低,溫室栽培管理的工作仍然十分繁重,特別是溫室內的微氣候環境十分敏感,稍一不慎便容易爆發病害,為汲取相關新知,沈朝富還特別到農委會農民學院及相關農業機構上課,積極學習。
透過學習,沈朝富逐步減少農藥、化學肥料的使用,轉而採用甘蔗渣及粗糠等有機資材,朝友善環境、合理用藥的方向前進,而透過科技化溫室管理的監測設備,使得沈朝富能夠更精準地掌握作物的生長變化與用藥時機,並學以致用,為土地和消費者的健康做好把關。
在生產端之外,豐碩農產行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轉型策略,就是藉由網路行銷,同時開放遊客採果體驗,向遊客面對面傳遞豐碩農產行的種植理念,同步從線上線下帶動更強的消費力。積極轉型的主要原因,在於透過盤商銷售的利潤實在太低,舉例而言,盤商曾以 50 元的價格收購一箱 10 斤的水果,連箱子的成本都不夠,遑論回收豐碩農產行投注於科技溫室的成本。
為了減少對盤商銷售模式的依賴,沈朝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讓豐碩農產行品牌化,同時邀請胞妹沈郁穎一同回鄉協助網路行銷的部分,包括在網路上建立部落格、成立粉絲專頁以及管理官網等。雖然沈郁穎因原有的工作經驗,本身即具備使用數位工具的能力及一定的行銷觀念,但實際操作仍屬不易,因為務農不比在外工作,少了團隊的支援,行銷的內容都必須由自己來製作,自然也需要一定的美工、攝影能力。
為精進自身的數位行銷能力,沈郁穎雖透過社區大學的免費課程進行諸多學習,仍深感不足,於是毅然決然在 2015 年申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中小企業數位關懷計畫,期待能進一步提升豐碩農產行的數位行銷能量。除了扎實的理論基礎課程,在計畫嚴格的要求之下,沈郁穎養成了規律經營自媒體的習慣,同時也學習到,一般消費品的網購思維不見得適用於具有季節性的農業,唯有透過獨立的思考,制定出合適的數位行銷策略,才有助於拓展線上通路,降低對傳統盤商行口的依賴。
幾經思考,沈郁穎得出的結論是,與其花錢下廣告,還不如透過在社群平臺或通訊軟體與客人的互動,以日常的關心來傳遞人情味,藉此維繫並經營顧客關係,只要在採收前期,或者搭配寒暑假、連續假期與節慶活動時,重點式地打廣告就好,但這不代表平時就不用經營網路社群內容。
藉由在計畫中培養起來的習慣,沈郁穎學會在社群平臺上規律地紀錄並分享諸如果園管理、果樹生長與水果採收等大小事,不但能以實際的影像將豐碩農產行的理念具體呈現在顧客的面前,同時也讓社群粉絲專頁的觸及和互動維持在一定的水平。
目前豐碩農產行在粉絲專頁累積逾 5,000 人的粉絲數,再透過精準設定社群軟體官方帳號自動回覆功能,讓消費者的提問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迅速的正確回應。此外,串聯通訊軟體官方帳號、社群粉專與雲端行事曆,可即時紀錄消費者訂單及採果體驗行程的預約,讓接單更迅速便利,節省人力管理的時間成本。在甫經營網路行銷的第一年,豐碩農產行的銷售約有三分之一來自宅配,另三分之二仍須倚賴盤商行口的大量採購。然而當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逐步建立起來,2021 年宅配訂單已成長逾 30%,做為明星商品的牛奶小蕃茄、牛奶香瓜、神農御食米、Q 甜糯玉米等品項,更做到單是透過宅配即可銷售一空。自 2015 年開始推動的果園採果體驗行程也有不錯的成績,與網路接單宅配兩相搭配,成功降低對盤商行口的依賴程度。
2021 年豐碩農產行的蕃茄產季結束時原應是淡季,卻正好遇到新冠疫情在本土爆發,由於購物不便,加上豐碩農產行值得信賴的好形象,許多在家防疫的客戶經由網路與豐碩農產行聯繫,希望沈家人能另外幫忙介紹別的值得信賴的小農,意外促成豐碩農產行與其他小農合作,一同推出蔬果箱,藉由網路銷售協助生產者與消費者渡過疫情危機。透過這樣的契機,豐碩農產行開始接觸到更多的小農與他們的作物,交換務農甘苦談,同時也認識到:原來自家數位轉型的經驗,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豐碩農產行因此開始著手進行下一階段的數位轉型,首先是在官網評估需更新的項目,希望能改善介面使操作更加友善,如讓消費者在輸入購物資訊時,可自動帶入宅配資訊,並整合行動支付等工具。在通訊軟體與社群粉絲專頁的部分,豐碩農產行打算將來自這兩個管道的訂單與進銷存系統整合,並與物流業者系統連線,改善相關服務,進一步減輕工作負擔。
回歸到基本面,豐碩農產行認為,生產端透過田間科技進行的品質管理也同等重要,因此惟有藉由信任行銷來鞏固自身的品牌形象與顧客的黏著度,才有能力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在理想的狀況下,豐碩農產行希望能整合出一套符合農業需求的系統,除了有助於自家產品銷售外,也能進一步協助其他有需求的小農。
本案例數位轉型3階段
●找到痛點:
透過盤商銷售的利潤實在太低,有時連包材成本都不夠,無法回收豐碩農產行投注於科技溫室的成本。
●數位工具:
藉由網路行銷,同時開放遊客採果體驗,串聯通訊軟體、社群粉專與雲端行事曆,即時紀錄訂單及體驗行程的預約。
●轉型成果:
在社群平臺累積逾 5,000 人粉絲,透過雲端行事曆,省下大量人力成本,宅配訂單已成長逾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