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I效應 台企動心追尋本夢比

2018-06-08 經濟日報 蘇秀慧

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 (FII)今(8)日在大陸A股風光掛牌上市,重新燃起了台資企業赴大陸A股追尋「本夢比」的希望。

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 (FII)今(8)日在大陸A股風光掛牌上市,重新燃起了台資企業赴大陸A股追尋「本夢比」的希望,FII今後的表現不但將牽動台灣的資本市場,也將影響兩岸三地企業的何去何從。

早在今年3月8日下午,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拍板,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IPO以36天光速過關;消息傳來,震撼了兩岸三地。

台灣這一邊,鴻海的簽證會計師事務所資誠,不停地有老客戶探詢「公司可不可以到A股掛牌?」市場暨業務發展長、中國業務發展主持會計師林鈞堯接受本報專訪時,就有一家已在台上市的公司剛好要洽談如何分拆業務到大陸IPO(首次公開發行)的事情。

不只這樣,隔天還有另外一家上市櫃公司也要來談「公司適不適合到A股掛牌」?

對岸那頭,台商協會也和普華永道(PwC China)主動聯繫,希望了解無根台商有沒有能力在A股IPO?4月底就安排了一場「台資企業在中國A股上市的機會與挑戰」說明會。

「很多企業都很心動,也都在問。」資誠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如此形容。

在FII效應下,引發國內上市櫃公司出走的恐慌潮,據證交所統計,台商符合A股上市條件就有100多家,不過,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對台灣資本市場仍相當有信心,強調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家不要只看FII。

其實在2016年以前,大陸IPO平均審核速度是三年,排隊等待審查的企業過多,因此形成「堰塞湖」現象。2016年起,IPO審核速度大大縮短,等待IPO多年的亞翔、元祖、匯頂科技…等十家台資企業在二年間陸續獲准上市。

FII這顆震撼彈,讓台商思考:大陸是不是風向又改了?是不是又有機會到大陸追求高本益比了?台資企業有沒有綠色通道「直達車」?

這些企業起心動念有三問:公司可不可以到A股IPO?公司適不適合到大陸IPO?公司有沒有能力到A股IPO?

「第一個起心動念的是無根台商」林鈞堯說,無根台商早已到大陸許久,以大陸為生產基地、市場,「有高度興趣」到大陸上市,元祖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台灣沒有上市,這類的台商要在大陸上市問題相對單純。

亞翔、元祖和匯頂科技當年在大陸風光上市,分別代表著三種不同類型,在台已上市13年的亞翔首創「T+A模式」,將在大陸子公司直接分拆在A股上市;元祖是無根台商;匯頂科技則是聯發科轉投資公司。

「如何維持在兩岸資本市場都上市?」林均堯強調,多數來探詢赴陸IPO的企業,不少已在台上市櫃,因此,都主張採亞翔「T+A」模式,或者希望以「F+A」模式登陸,F股後稱KY股。

至於有興趣的產業類別,包含傳統產業、科技業、飯店業和大陸當地的環保業等。截至3月底止,當年風光在陸上市的亞翔、匯頂科技至今依舊風光,林鈞堯說「股價均較發行價成長了300%以上」;元祖則成長了78%,「表現也還不錯」。

Contact us

楊 証凱

媒體聯絡人, PwC Taiwan

Tel: +886 2 27296666, x26610

關注我們